澳門慶祝國慶七十周年 投射中國國旗於大三巴
(綜合天亞社╱本報訊)澳門教區指教友對國慶光雕表演投射中國國旗和國徽到大三巴牌坊立面上,表達了強烈意見,該教區主教公署建議表演內容應與歷史文物的宗教背景相關。
澳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十月二日發通告回應事件,全文如下:「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於二○一九年九月廿九日起一連三晚在『天主之母堂前壁』(即大三巴牌坊)舉辦的『光雕表演』,本教區內有教友表達了強烈意見。」
「大三巴牌坊不僅是本澳的一個城市地標,它更富有歷史和宗教意義。雖然現今牌坊不是教會物業,但它是天主教信仰在澳門的標記,不同國籍的教友對它有深厚的感情和認同。該項表演引起不少不同國籍教友的不滿迴響,原因在於歷史文物的應用應該與它原有的特質相符。」
「由於大三巴牌坊富有天主教濃厚文化意涵,本教區建議,日後如有光雕表演,其內容應當與該歷史文物的宗教背景相關為宜。本教區樂意與相關部門溝通,交換意見,共同保育及推廣澳門珍貴的歷史文物。」
教徒指政治味道惹爭議
此外,澳門教友梁博文對天亞社說,政府作這類光雕表演已有數年,往年的投影內容也是有爭議的,但因以文化色彩為主,反對和反感聲音也不怎樣大。這次的內容則較重政治味道,才特別引人關注和反感甚至憤怒,他和不少天主教徒也覺得「明顯不夠尊重」。
梁博文喜見教區發出有關通告,但認為「如若公告能早些發出會更好, 或能避免事件被有心人利用」。他希望往後相關部門能先與教區進行溝通並徵詢教會的意見。
當地另一教友王先生也對天亞社說,雖然牌坊已非教區財產,不過教會在澳門存在久遠,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地,是不少市民眼中各族群和諧共處的神聖之地。他認為,事件會讓澳門人覺得,「這樣大刺刺、赤裸裸地把牌坊當作展示政權象徵的場所,即使是為了『慶祝國慶』,都會讓人有『一國』凌駕『兩制』,政權不尊重、干預,甚至是壓迫宗教」的情況。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其下面安放著不少殉道者的遺骸。它二○○五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