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健康

期數
3949
刊登日期
2019.10.25
作者
莊勁怡
主曆
主曆 2019 年 10 月 27 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自六月開始的社會運動已持續了近四個月了,不少香港人也在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壓力。壓力會影響心理狀態,引起各樣身體和情緒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創傷後壓力症通常是患者在經歷重大壓力事件或創傷後,腦部狀態產生失調而引起的症狀。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重覆地、突然想起創傷時的情景(flashbacks),或晚上發重覆的惡夢,持續逃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事物和場景,另外,也會有失眠、易發怒、過度警覺、難以放鬆等焦慮症狀。受到影響的,可以是受害者丶目擊者,甚至是現場的拯救人員。

常見可引起創傷後壓力症的事件包括:嚴重的意外事件、自然災難、目睹親人突然離世、受到身體或性暴力、或是嚴重的欺凌事件等等。而患者通常會有極大的恐懼感或無助感。

然而,症狀的組合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每位患者的經歷各有不同,儘管是同一事件,他們重覆突然想起的場景(flashbacks)、逃避方式或焦慮程度也不一樣。而兒童及青少年患者,可以沒有以上的典型症狀、但較容易出現易怒丶失眠丶發惡夢、學業倒退、性格轉變等。

有些人在經歷創傷後會較容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包括與父母關係惡劣、有被虐或性侵經歷、童年成長環境欠佳丶有濫藥和酗酒歷史、性格障礙、或是已患有其他情緒病。故此,教師和社工等應加多留意有以上風險因素的人士,高風險人士亦宜減少身處壓力環境,有需要便應及早求醫。

下回提要:如何處理因社會問題引致的人際關係壓力。

•作者莊勁怡為精神科專科醫生,現於聖神修院神哲學院修讀日間課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