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國雄神父晉鐸五十周年 長期服務真理學會推動出版

期數
3950
刊登日期
2019.11.01
主曆
主曆 2019 年 11 月 03 日 常年期第卅一主日

本年晉鐸五十周年的李國雄神父,多年來在教會內的文字工作上履行鐸職,見證著教會出版物在時代下的變化。他認為自己與從事堂區牧民的神父殊途同歸,「其實大家在意識上並沒大分別,只不過我們把更多時間放在文字之上」。

出生於佛教家庭的李國雄神父自二年級起在天主教學校接受教育,從而認識信仰。李神父先入讀培貞學校(現稱聖心學校),於中三搬家後便轉校至聖類斯中學直到畢業,受慈幼會神父教導。

李神父在校園內認識天主教信仰,於中三時向家人表達學習道理的渴求。他說,家人無可無不可,看作李神父是去上課,便准許他上道理班。兩個星期後,李神父便領洗加入了教會,家人問為甚麼這樣快,他說既然學了道理,自然便會領洗。而家人也接受了他領洗的事實。

在中五時,李神父便有修道的念頭;一位神父亦來到李神父的家,請他的家人讓李神父加入慈幼會。但是,家人一方面希望李神父能工作幫補家計,另一方面認為他修道的決定十分消極而反對。後來,李神父轉至英皇書院完成預科,雖然考進香港大學修讀理科,但無法申請學費津貼,因此轉讀羅富國師範學院。

李神父於一九五九年畢業後,執教至六四年, 他把大部分的薪金都給了家裡。他認為若再不進入修院,自己可能會慢慢心淡,需要下定決心,便於同年加入修院。

擔任真理學會主編

「那時我算年紀大的了,通常二十多歲升神父,但我讀完都過三十了,所以院長不想拖延得太久。」李國雄神父工作了一段時間,教書時也拿了學位,在加入修院五年後,即一九六九年便晉鐸。

李神父最初想到自己有教書背景,或會協助教會管理學校,不過,晉鐸後卻獲徐誠斌主教委派至公教真理學會擔任主編,看教義及就教區的要求, 決定出版路向。

他表示在工作中,語言上曾遇有很大的挑戰和考驗,特別是一些由另一種外文翻譯成的英語書。他說,即使有人負責翻譯,但有時都難以把握文字的真正意思,發現不對勁的地方時,要多問意見。李神父學過拉丁文,略懂法文與德文,但面對不常用的文字,都要經常思考是否準確翻譯文中原意, 他慶幸獲母語為英語的神父幫忙。

為處理外文神學書籍,李神父於一九七一年, 向主教申請前往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進修宗教倫理神學碩士課程。他認為這兩年的深造有益於編務工作。

梵二帶動中文翻譯書 靈修書可賣逾二千本

真理學會一直出版中文靈修書籍。李國雄神父指出,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帶動本地化後,教會對禮儀方面的中文書籍需求更大。他補充說,真理學會主要翻譯靈修和教義方面的書籍,在後期才翻譯聖經方面的知識。

靈修書在七十年代十分暢銷,例如原文是德文的《合一教理》,李神父說,「我們用英文本翻譯,都可以賣得二、三千本」。然而,靈修書的印刷量與需求,隨著閱讀趨勢轉變而減少,「若連一千本都印不到,便拿不到翻譯權,而且印刷也不划算」。

喜愛閱讀與寫作

李國雄神父喜愛閱讀中國文化書籍、靈修和教義的參考書和期刊,「我一直都有參考閱讀,間中有些書需要精讀,由頭看到尾,慢慢思考」。至八十年代,時任公教報總編輯夏其龍神父邀請李神父寫專欄,而在兩年內,李神父先後在「如九曲」和「靈修漫談」兩個專欄撰文。

李神父亦曾把與聖母軍開會時的神師訓話,輯錄成一本靈修書;他亦把刊於美國三藩市華人通訊裡的文章,輯錄成小冊。除了出版的工作,李神父亦曾服務堂區,並為堂區或修會帶領避靜或主持講座。

• 本文資料主要取材自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新作《東西薈萃:香港天主教會口述歷史》(張小蘭、黃奕清編)「在文字中履行牧職—李國雄神父」(黃懿縈訪照,陳樂信撰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