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教區神父譚錦榮晉鐸廿五載 學習方濟精神善度司鐸聖召

期數
3953
刊登日期
2019.11.22
主曆
主曆 2019 年 11 月 24 日 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

「凝視那被釘的熾愛者,驀然回首匆匆廿五載, 恩寵常在挑戰永不離,唯願赤子心持守不變。」教區神父譚錦榮本年晉鐸廿五周年,這是他在紀念卡上寫上的字句。他說:「我很喜愛聖詠一三一篇,提醒我要心如赤子,常懷赤子之心行事。」

譚錦榮兒時已活躍於聖瑪加利大堂,加入輔祭會和讀經組。他十月三十一日向本報講述整家人的皈依歷程時說,他長兄出生時因患有重病留院,期間修女安排領洗,康復後全家陸逐奉教,譚神父說:「而我出世時因胎水入眼一度失去視力,母親打算遺棄我在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的孤兒院,當時遇上為大哥付洗的修女,那修女向母親介紹醫生,三個月便醫好我。」

及至長大工作後,他一直熱心參與教會。談到回應司鐸聖召,他說,某日獨個兒到所屬堂區聖瑪加利大堂,「本堂金普仁神父及副本堂陳志明神父不約而同問我:『你有否想過成為神父?』」因著這份邀請,他開始辨別司鐸聖召, 當時陳神父鼓勵他到台灣新竹的聖衣會作生活體驗,「陳神父更陪伴我與另外三名青年到台灣體驗,儘管最後發現並不合適,返港後我仍繼續尋找召叫」。

他在港曾到大嶼山的聖母神樂院每月協助院務與祈禱;也於聖地朝聖時在納匝肋聖母大殿祭台前請聖母代禱,讓他能辨別召叫;他便嘗試透過聖依納爵神操辨別,「後來發現自己並不屬於修會聖召,最後加入了教區接受司鐸培育」。

全家有十一個兄弟姊妹,譚錦榮排行最末,當中三人早逝。他的長兄曾成為神父,後來還俗,因著長兄的經歷,當他向父母說明要回應司鐸聖召時,遭到家人反對,「我便請堂區教友祈禱,父親在一星期後接受我的決定」。他相信父母後來明白這是個人的召叫,不因大哥的經歷而反對他回應聖召。

譚錦榮於一九八五年,即廿五歲時加入聖神修院,至一九九四年二月五日晉鐸後,派往洪水橋的玫瑰小堂,後來該小堂停用,便轉到聖葉理諾堂服務。他亦曾服務海星堂、聖猶達堂、聖瑪竇宗徒堂、聖母玫瑰堂,而去年剛轉到中華聖母堂。

以教區神父身份 加入在俗方濟會

譚錦榮神父說,鐸職生涯中最深刻的,便是晉鐸十年後去進修。他於二○○六年獲准到英國進修一年,修讀方濟靈修,同時報讀方濟靈修指導課程;○七年返港後,他定期在避靜中為教徒提供方濟靈修指導,再於○八年以教區神父身份加入在俗方濟會。

他說,加深認識方濟靈修後,更懂得從靈修角度看個人成長;而加入在俗方濟會,讓他更明白到如何以教區神職身份回應召叫——「徹底生活出福音的生活」。

六年前他服務於西環的聖母玫瑰堂時,有見區內住了不少基層和獨居長者,遂在堂區組織送暖行動,更與區內明愛合作,定期舉行飯局,上門送湯水和物資,「我每星期與四至五個教友到街市買餸菜;菜檔檔主也知道我們的來意,見到我也會說:『神父你又來買餸!』這也是一個見證」。

準備飯局前,他會詢問中醫合宜的湯譜, 再購買新鮮食材,煲時令湯水,並在飯聚中與街坊交談,「我們的服務是把耶穌基督帶給他人,我也鼓勵教友義工在服務使用者身上感受基督的臨在」。

現在他於中華聖母堂仍繼續服務弱勢社群, 在堂區發起派飯行動,每週末接觸區內露宿者, 也每年舉辦兩次飯局,招待露宿者及獨居長者。近年他也定期在「方濟.友約」網站(https:// www.franciscans.hk/)寫下靈修分享,藉此帶出方濟精神,並從生活中實踐出來。(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