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為不適切居所住戶提供的服務
近年街坊關心的議題總離不開住屋問題,街坊往往形容他們的問題是刻不容緩,應立即去解決。眼見輪候的名冊愈來愈長、輪候的時間也愈來愈久,我們可以為他們做甚麼呢?
當然我們仍不放棄為街坊爭取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讓家庭可享有較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減少不同問題的衍生。以荃灣區為例,估計全區約有九千戶劏房戶,一家四口住在一個約八十至一百呎的房間,除了面對惡劣的衛生環境(樓梯滿佈垃圾、鼠患、空氣不流通等)、保安問題,還要面對高昂的租金(現時一個約八十呎沒有窗的劏房單位,租金已達七千多元,呎租$87.50,這個呎價簡直遠超中環半山單位的呎價了),當然還有很多不公平的條件,如沒有租約、隨意徵收水電費等。
但在眾多的問題裡,最令人不安的是小孩的成長,部份家庭往往居住在劏房長達五六年,小朋友不論是學習、做功課甚至活動,也是在一張四呎乘六呎的床上,所以有時我們形容這些小朋友的生活為「床上的童年」。在床上只能彎身做功課,這往往影響他們的身高和腰脊發展。
礙於明愛荃灣社區中心與舊區的距離相當遠,若小朋友到中心做功課,怕路程太遠而有危險,便思索如何運用社區資本,去處理這個問題。以往在舊區有一位良心業主,借出一間約六十呎的閣樓作儲物室,在舊區舉行活動時可作支援。我們服務可以作出甚麼改變,以一個新面目去滿足小朋友的需要呢?
現時我們正計劃把這地方作重新規劃,改造為舊區兒童及青少年自修室,自修室內亦添置電腦及上網設施,希望以鄰里式的設施便利街坊,使他們放心讓子女使用,亦同時可減少孩子在床上做功課的時間。除了自修室外,中心亦會設立流動圖書館,為舊區的兒童,提供圖書服務及玩具借用服務,藉著小小心思去彌補劏房空間的不足。希望透過我們把服務外展化、鄰里化,能更滿足街坊們的需要,讓基層的小朋友可享有與其他兒童有的遊玩空間及權利。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