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X通識】 我要做籃神 Champions

期數
3956
刊登日期
2019.12.13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9 年 12 月 15 日 將臨期第三主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大學籃球隊助理教練馬可性格暴躁, 因醉酒駕駛被判社會服務令,前往智力遲緩人士協會擔任籃球隊教練。面對身材高大但思想及行為仿如小孩子的球員,馬可非常苦惱。隨著相處日久,馬可逐漸了解各球員,下定決心誓要將眾人訓練成才,並且踏上征途,帶領隊員前往其他城鎮參加比賽⋯⋯

驕傲自大的男主角與一群天真爛漫的大男孩相遇,雙方被迫走在一起,從最初難以溝通到後來互補不足,過程既惱人又窩心,笑中有淚。昔日男主角亦因為身形矮小遭別人嘲笑,現在卻彷彿忘記一切,不自覺地跟主流大眾一樣,蔑視弱勢社群。影片描寫他跟智力遲緩者相處,漸漸建立起真摯的感情,甚至改變自己,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擁抱生命。

影片將男主角的經歷與籃球隊員的故事作雙線平衡發展,互相對照:前者視教練為一份差事,敷衍了事,被妻子責罵,強調教練不純粹是訓練球員,更重要是「同行」,照顧和保護他們。妻子正正道出丈夫一直以來的憂慮——害怕高齡妻子一旦懷孕,有機會誕下唐氏綜合症胎兒,遂反對生育,夫婦倆為此冷戰。球員得悉後告訴男主角:「我也不想兒子像自己一樣,但我希望擁有像你一樣的父親。」男主角仿如當頭棒喝,非常慚愧。

劇中的籃球決賽可以稱得上是電影的焦點所在,比賽結果卻是反高潮——球賽結束後,各球員未有理會賽事結果,反而表現興奮,因為他們已盡了最大努力甚至是超越極限作賽,現場觀眾亦讚賞球員拍掌歡呼,這正好讓大眾反思成功的意義:人們往往以比賽的名次,或是財富、權力、社會地位去衡量成功,到底是否真的這樣?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於二○一四年十二月發表的《第62號專題報告書: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本港大約有五十八萬人有一項或多於一項殘疾類別(包括:身體活動能力受限制; 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言語能力有困難;精神病╱情緒病;自閉症;特殊學習困難;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當中並不包括智障人士(估計大約有七萬至十萬人)。

電影一般很少談及殘疾人士,彷彿他們並不存在,刻意邊緣化或矮化弱勢社群。事實上,健全者和有缺陷者彼此之間的明白、諒解和尊重非常重要,更重要是建立「友善社區」(例如在交通工具、公共及娛樂場所設置無障礙設施),積極促進傷健共融及公民教育。

討論問題: 

  1. 你最喜歡劇中哪一位人物?為甚麼? 
  2. 你對「人生」有甚麼看法? 
  3. 試與大家分享令你感到自豪的事情。
  4. 試與大家分享你在日常生活中遇過有關歧視的事情。

參考資料


西班牙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124分鐘
網上影視店有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