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山中日月長
將臨期第四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依七 10﹣14 ∣ 答唱:詠 24 ∣ 讀經二:羅一 1﹣7 ∣ 福音:瑪一 18﹣24
孟冬的穹蒼, 蔚藍如太平洋。一排排的白雲,隨東北季候風律動,像大洋上挺進的波濤。金黃的陽光灑滿一地,為初冬的香江,帶來絲絲暖意。
躁動的小島, 難得一日平靜。偷得浮生,暫忘山下的煙霧和火光,按下音響的神鍵,邀得樂神相伴。艷陽的光子,像雨點灑落,撞擊躍動的音符,譜成冬陽交響樂。甜美的樂韻中,展開了救恩史的卷宗,兩千多年前的南北國戰爭,像一闕歷史劇,在眼前徐徐上演。
本主日第一篇讀經( 依七10 ︱ 14 ) , 記載公元前七百三十四年, 近東的國際局勢。當時,阿哈次為南國猶大王。北國以色列王培卡黑,聯同敘利亞( 大馬士革) 王對抗亞述。兩國強迫猶大國加入聯盟,表面上是為對抗亞述,骨子裡卻打算利用此一「聯盟」的機會,打倒阿哈次,另立一個臣服於兩國的傀儡王。依撒意亞先知洞悉敘利亞和以色列的最終目標,在推翻達味的王朝。懷著對上主的絕對信賴,先知確信雅威與達味訂立的盟約永垂不朽。縱然面對以敘聯軍圍困耶路撒冷: 「君王與人民都膽戰心驚,有如風中搖動的樹木」( 依七2 ) , 先知卻處變不驚,斷言以敘的陰謀決不會成功。為堅定阿哈次的信心, 先知建議君王向上主懇求標記,證實達味王朝的永存。阿哈次的回答,貌似謙卑:「我不要求, 我不願試探上主。」實情是不信任先知,也不信任上主,一心向亞述求助,迷信藉亞述的軍事力量,對抗以敘兩國的侵略。
面對君王的無信, 先知極度沮喪,遂預言天主將恩賜標記,證明達味皇朝將永存:「吾主要親自給你們一個徵兆: 看有貞女要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厄瑪奴耳」意謂「天主與我們同在」。嬰孩是達味的後裔,代表達味家族。天主將直接介入猶大國的歷史進程,保護達味皇朝,不容許敵人消滅。然而,阿哈次執迷不悟,始終不信任天主。誠然,事實證明先知的洞見正確:阿哈次的決定,猶如引狼入室。公元前七百二十一年,亞述消滅北國以色列,直接威脅南國猶大。公元前七○ 三至七○一年,亞述王散乃黑黎布打敗敘利亞和埃及後,圍攻耶路撒冷,希則克雅王投降納貢,南國在政治上臣服於亞述,亞述的宗教遂滲透南國人民生活中,甚至入侵聖殿。
本主日福音(瑪一18 ︱ 24 ),記述若瑟察覺聘妻瑪利亞已懷孕,不欲公開羞辱她,遂打算暗中休退瑪利亞,但天使在夢中顯現,說明瑪利亞所懷胎兒, 乃因聖神受孕。天使囑咐若瑟給孩子起名叫耶穌( 名字其中一義為「天主拯救」),他的任務,就是要把自己的民族,從罪惡中拯救出來。此事的發生, 正是為應驗依撒意亞先知對阿哈次所作的預言。不單如此,嬰兒也是法律和眾先知所指向的默西亞,他的誕生,是法律和先知預言的滿全。
第二篇讀經中( 羅一1︱7) , 保祿宗徒為我們闡釋降生成人的奧義。按人性的觀點,基督是達味的後裔,從神性的角度看,基督是天主的聖子。聖父,聖子,聖神,各有其神性位格,但分享同一神性實體,是為三位一體。聖神使瑪利亞受孕, 天主聖子的神性位格,藉此吸納了人性,是以降生成人的基督,在其神性位格內,擁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是真人真天主。加采東大公會議稱此奧跡為兩性一位。降生奧跡和逾越奧跡合成基督奧蹟,是天主救恩計劃的圓滿實現。
救主降生, 是為拯救人類。天父自由賜與救恩,人需作自由抉擇,是否接受恩典?將臨期就是藉全心全靈的悔改,作妥善準備,接受上主的恩賜。
山中日月消長,山下爭鬥不息。天父藉將臨期,召喚我們回頭。唯有真誠痛悔,才能完成準備,迎接救主降臨。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