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虐待兒童會年會 關注身心虐待個案上升

期數
3959
刊登日期
2020.01.03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1 月 05 日 主顯節

(本報特稿)防止虐待兒童會於十一月二十日「國際兒童日」舉行記者會,標誌該會成立四十周年。該會指本地兒童遭受身心虐待的個案上升,呼籲社會加強預防及治療工作。

記者會上,防止虐待兒童會公布去年與香港救助兒童會合作推出的「求助及親子支援熱線」數據, 他們於二○一八至一九年度共收到一千二百四十四宗舉報及諮詢服務, 其中一成七為懷疑虐兒個案,涉及二百四十六名兒童。

該會總幹事黃翠玲表示,在這二百一十一宗懷疑虐兒個案中,超過五成為身體虐待,其次是多種虐待, 佔一成四,心理虐待則佔一成三, 即包括驚嚇、孤立及羞辱等;而多種虐待個案及心理虐待個案的數目均較去年上升,分別為五成及四成。黃翠玲亦指出,在這些懷疑虐兒個案中, 近八成懷疑施虐者為家人。她說,受虐兒童可能會變得較內向,缺乏安全感,在人際關係上遇到障礙。

黃翠玲說,約一成的懷疑虐兒個案牽涉性侵犯,而性侵犯影響深遠, 須深入治療,才能幫助受害兒童重建生活及與家人的關係。因此,她建議學校推行全面性教育;家長亦應學習及教育子女相關知識,以預防兒童性侵犯。

黃翠玲推算,社區內仍有大量隱藏個案,故此上述數字未必能反映真正的虐兒情況,因此她在會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探討應否推出機制,強制專業人士舉報虐兒;設立清晰的兒童心理虐待法例;推動公眾保護兒童的意識;以及促進多專業合作處理心理虐待個案。

她指出,研究顯示,體罰是無效的管教方法,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 如親子關係疏離,以至管教變得更加困難、兒童身體受傷甚至死亡,以及令兒童學會以暴易暴,出現攻擊和暴力行為。因此,她亦建議政府效法其他國家,全面立法禁止體罰。

她又建議當局需確保兒童事務委員會履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及實踐其職能,並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聆聽兒童意見;並訂立指標及檢討成效,以保護兒童和促進他們參與社會及發展潛能的權利。

推出「忘憂草計劃」 協助年輕單親媽媽

此外,黃翠玲分享防止虐待兒童會「忘憂草計劃」的經驗。他們訓練具育兒經驗的義工去探訪單親家庭, 傳遞正面的管教技巧,並支援年輕的單親媽媽。

會上,服務使用者、單親媽媽加加說,她有兩名分別十三歲和三歲的女兒,她在大女兒小時候已與前夫離婚,但後來與他復婚,並懷上小女兒。

可是,丈夫復婚後出現家暴行為,而加加經聯合醫院認識「忘憂草計劃」,「雖然那時小女兒才剛出生,我也不想帶她離開家裡,但持續的家庭暴力,使大女兒也不開心」。故此在小女兒出生後不久,加加便在社工介入下,帶同兩個女兒入住庇護中心,並與前夫再次離婚。

加加說,有時照顧和管教兩位女兒,都會遇有困難,感到不開心,而探訪義工美玲給予她許多的幫助及支援,除了家庭探訪外,每天亦會透過電話保持聯絡,分享生活情況和育兒知識。

義工美玲指出,防止虐待兒童會不時提供課程和資料給義工,讓他們學習去幫助年輕的單親媽媽。而她已把加加當作妹妹般看待,每一天都會通電話聊天,分享育兒及人生經驗。

美玲舉例說,由於加加經歷家暴時,大女兒已經十歲,所以擔心大女兒會因此受影響。她經常提醒加加把大女兒當作朋友般溝通,聆聽她的喜與憂,而當女兒有心靈需要時,便能幫她尋求協助。

呼籲政府履行公約 確保兒童獲人道對待

談到近期因修例風波而引起的社會動盪,黃翠玲指該會於過去數個月提供情緒支援服務,並接獲約五十宗求助,其中十二宗為熱線求助,大多關於情緒困擾、親子或伴侶之間的衝突、新來港家庭未能適應現時社會氣氛等,當中一個個案需進一步的跟進,即進行家訪,評估家庭、兒童的狀況。

她指有兒童在媒體上看到衝突畫面後感到驚慌,而需要評估心理狀況,並接受情緒支援。而隨著示威持續升級,黃翠玲對有未成年人被捕表示關注及憂慮痛心,她亦擔心兒童會受影響,誤認以暴易暴是正確的行為。

黃翠玲重申該會反對一切暴力, 並希望政府履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確保兒童受到人道對待,可以得到應有的社工及法律援助,不會受到暴力對待。她建議當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盡快解決社會矛盾。

她亦呼籲親子間彼此溝通、聆聽及關心,父母「不要離棄他們(子女),因為家始終是他們的庇護所、避風塘」。(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