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正義:讓天主及各人 獲得應有的對待

期數
3961
刊登日期
2020.01.17
作者
梁偉才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1 月 19 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正義」是天主教教育持守的五個核心價值之一。籠統來說,「正義」是描述一個人的品性, 做人的態度,而「公義」是指人或社團組織能對外展現這態度的情況。兩者的基礎均關乎以公正、公道、公平的態度去對待任何人,是針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天主教而言,「正義」除了針對人,給予無論是富人及窮人所應得到的對待及尊重外, 「正義」也指人對天主相稱的態度(參天主教教理1807條)。而天主是正義的,因為一切待人處事的原則都來自祂(參天主教教理1954—1956 條),在世界末日時,祂會實踐「善有善報」及「惡有惡報」的原則去審判人。

人有信仰的自由,每個人可以自由地去敬拜神。為天主教,人對天主的正義就是教友可自由地去朝拜、讚美天主,恰當地表達對天主的虔敬,可在任何時候及聖堂聚會祈禱,舉行感恩祭,教友也可自主地參與宗教活動或培育聚會, 教會可以直接向人介紹耶穌,傳福音,不須接受任何形式的審查或威嚇。

舊約中,天主視以色列民為長子,而長子應給予父親應有的對待。在梅瑟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他要求法老王讓以色列人可以去曠野中過節敬拜天主(參出四21—23;五1),因為在埃及,他們失去了作為長子的身份,不能實踐正義。其實,在世界各地,今天仍有很多地方或國家仍禁止人自由地朝拜天主。而我們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協助每個人去履行這種對神、對天主的正義。

至於對人的正義,耶穌是我們最佳的榜樣, 他能按照每人的身份及情況給予適當的對待及尊重。耶穌從不拒絕病人,無論是瞎子、聾子、啞巴、癱子、以至被視為大罪人的癩病人,他都願意一一接待他們,有時與他們交談,有時用手接觸他們的患處,既治好他們的病痛,更治愈他們心靈的創傷,也給他們重拾社會的地位,使他們返回團體過正常的生活。

耶穌也會關心饑餓的人,與自己的宗徒一起去為他們安排食物,讓各人不至因饑餓而暈倒在荒野裡(參若六1—13)。耶穌不怕其他人的譏諷,主動要求到被大眾視為罪人的稅吏匝凱的家中投宿。結果,匝凱良心發現,承諾會糾正以往的貪錢行為,更願意為窮人捐出他財物的一半(參路十九1—10)。對於不起眼的小孩子,耶穌祝福他們,高度讚賞他們是進天國的好榜樣(參路九15—17)。

面對宗教領袖的挑釁,耶穌不偏不倚,以他一貫正直的態度,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對錯誤的觀念或行為,耶穌從不怕得罪顯貴,會直接批評、指正(參瑪廿三13—39),目的並非為了顯示自己有理、也非為奚落他們,讓他們丟臉, 而是希望他們會覺醒、皈依改過。至於一些願意追求真理的人,耶穌會款待他,徹夜與他交流分享,向他啟示自己身份的奧秘(若三1—15)。

由此可見,耶穌是全方位以不同的方式去對待每一個人,而且是按照他們的需要,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及權利去接待他們。若我們要實踐正義,建設一個公義的社會,我們可以效法耶穌的做法,用愛去對待任何人,尊重每一個人,在每一個人身上看到天主的肖像。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