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冬夜清輝
常年期第三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依八 23-九 3 ∣ 答唱:詠 27 ∣ 讀經二:格前一 10-13,17 ∣ 福音:瑪四 12-23
冬夜。天鏡澄明,還有星星。維港兩岸,霓虹跳躍。宇宙深邃,銀河璀璨。星光墜落,匯聚人間星河。逝水無心,歲月有節。厄瑪奴耳,千載不易的柔情。
二千年前, 星光引導, 三王來朝,奉獻黃金、乳香、沒藥。白冷馬槽,天主與我們同在。
今夜,白冷的清輝,仍在我心靈中照耀。星光下,揭開本主日第一篇讀經:偉大的默西亞預言(依八23 ︱ 九6)。「則步隆和納斐塔里地域」一語,是指加里肋亞低地的則步隆和高地的納斐塔里。耶穌時代的葛法翁城,處於兩地的交匯處。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兩支,則步隆和納斐塔里曾居此地域。「外方人的加里肋亞」, 是指加里肋亞北部的一個區域,希伯來語稱之為革里以(Gelil)。公元前七三四年,亞述帝國征服敘利亞和北國以色列大部份領土,以色列幾個支派被擄充軍。面對國家民族的悲劇, 依撒意亞先知仍對上主懷有堅定不移的信心,繼續宣講「雅威」永不離棄人民的信息:「在黑暗中行走的百性看見了一道皓光,光輝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們身上。」充軍後, 該地多為外邦人所居,因其活在可憐的狀況中,先知稱他們為「在黑暗中行走的百性」,「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們」。然而,上主要派遣默西亞「折斷了他們所負的重軛,他們肩上的橫木,以及壓迫他們者的短棍,有如在米德揚那天一樣」。默西亞以其宣講,光照「漆黑之地」的百性, 賜他們永恆的生命。此即為偉大的默西亞預言。
本主日福音廻響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 「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 『則步隆與納斐塔里地⋯⋯那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 已有光明為他們升起』。」( 瑪四14 ︱ 16 ) 福音作者特別將默西亞預言貼在耶穌身上:「從那時起,耶穌開始宣講說:『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目的為證明耶穌就是先知預言的默西亞。耶穌突破了依撒意亞的視野,提出創造性的概念:天國。悔改,是進天國的必備條件,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主耶穌宣講天國三年之久。為讓福音的信息傳於後世, 救主召喚十二位宗徒,授與宣傳福音的使命: 「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日後的主教,繼承宗徒的福傳使命。伯多祿為宗徒的首長,其職位由日後的羅馬主教( 教宗) 承繼。司鐸和執事,則為主教的助手, 協助主教實踐福傳使命,將天國的喜訊,傳遍普世。
與此同時,耶穌「治好民間各種疾病,各種災殃。」天國,是天主主權統治的領域,活在天國的人,享有天父兒女的自由,不受任何不應有的梱綁。疾病和災殃,是不應有而實有的束縛,主耶穌以其大能,將人從疾病和災殃的梱綁中釋放,使人重獲天主兒女的自由。
第二篇讀經, 保祿宗徒闡明自己受召傳揚福音,為人施洗。然而, 不同的基督徒團體,因接受不同福傳者的洗禮,自視為獨立的團體,只承認施洗者的權威。保祿為糾正此嚴重錯誤,重申基督徒不應分黨分派,因為所有人屬同一基督奧體。初期教會團體散居各地,但同屬普世教會。公元一〇六年左右,教會自稱C a t h o l i c Church,意即普世教會(公教會)。可見自宗徒以來,教會只有一個,卻包括普世地方教會。由於羅馬主教領導普世教會, 教會也稱為羅馬公教會。「天主教」一名,是明末來華傳教士所提議, 教會所確定的中文譯名。
上窮碧落, 星河閃爍。異星前導,救主降臨人間。天國已臨,基督徒須參與救靈偉業, 將福音傳到地極,在人間建設天國。
冬夜清輝 黃錦文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香港教區的左旭華和黃君右,以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