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心中天主的形象:天主是愛(續)
上一期的文章, 林瑪竇神父(Fr. Matthew Linn, S . J .)教導我們以「愛的力量」,去輔助我們的「意志力」,讓我們更有力量地去行善避惡;並且以每晚五分鐘意識省察祈禱,為當天的人和事去感恩,去培養我們愛己愛人的能力。今期我們繼續培養我們愛的能力。
培養愛的力量
進路二:治癒心中天主的形象
林神父指出,我們能夠作出改變的程度,以及我們能夠去寬恕和愛別人的力量,大受我們心中天主的形象所影響,因為我們都模仿心中的天主。
如果我們心中的天主, 是一位高高在上、懲罰我們, 要我們做好多功勞,去賺取祂的愛的天主,那麼我們能夠領受天主的醫治和恩寵,也會如一個崩裂的器皿,大打折扣。我們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去對待那些需要我們去愛和寬恕的近人。
聖經中的天主並不是這樣的,天主是對人無條件地、不問回報地愛,毋須我們做甚麼,祂就首先愛了我們:「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壹4: 19 )
天主更愛罪人,在罪人未悔改、不認識天主之前,就照罪人原本的模樣,先愛了我們。耶穌在十字架上,就是天主愛罪人最清楚的顯示了: 「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甚麼。」(路二十三34 )
保祿宗徒也經歷了耶穌對罪人無條件的大愛:「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 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羅五6, 8)
林瑪竇神父繼續教導, 耶穌愛罪人,並不是說我們毋須去悔改,而是耶穌以愛去醫治罪人的心,罪人就自然能夠悔改;神父說:懲罰不能醫治,只有愛能夠醫治;而罪人需要的,是醫治。
福音中稅吏匝凱悔改的記載 (路十九1— 10 ),清楚顯示耶穌以醫治去讓罪人悔改,而不是以懲罰去威脅他們。在匝凱還未悔改以前,耶穌就先主動去「住在罪人家中」,去醫治匝凱的羞愧自卑,讓他能喜悅地接待耶穌, 並自動悔改。
林神父《醫治你生命的意義》一書,引述Dr William Miller對輔導瘀酒者的成效研究:輔導員的同理心程度是影響輔導成效的最主要因素, 亦是瘀酒者不再復癮的主因。極具同理心的輔導員,協助戒酒的成功率竟可達百份百 !他們能夠與瘀酒者同行,能夠無條件地接納他們、不去判斷他們。
那麼具體上,怎樣才能夠醫治我們心中天主的形象呢?林瑪竇神父教我們這樣做:
(一)每天清晨,先以心去連繫微笑的耶穌,同時呼吸耶穌的生命與愛,讓微笑耶穌的愛注滿我整個心。
(二)將心中耶穌的微笑,帶上我們的面容,成為我的微笑;並以這微笑去迎向愛我的人,對方自然亦會以同樣的微笑去回應我們。
(三)愛我的人向我微笑,看似日常小事,卻能治癒心靈及醫治我們心中天主的形象,因為我們可以從朋友的微笑默想到,天主對我的無限慈愛,一定不會比這位朋友遜色。
主佑大家,常與大愛我們的微笑耶穌同在!
我們稍後會繼續向「愛的力量 」進路,以真誠的憐憫心去助人,避免受壓於外在的責任感而枯乾。
•「治癒心程」系列之二╲聖神內更新團體會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