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跨越種族的文化覺醒

期數
3962
刊登日期
2020.01.24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1 月 26 日 常年期第三主日

根據政府統計處《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2016)的資料,在港生活的少數族裔社群(包括:巴基斯坦裔、印度裔、尼泊爾裔、菲律賓裔、印尼裔、泰裔及其他亞洲裔)佔全港人口3.8% (約254,700 人)。比較2011年的資料,少數族裔人口百分比由2.3%升至3.8%。雖然人口百份比較少,但持續的升幅、其獨特文化及語言需要,也不容忽視。自2009年實施「消除種族歧視條例」至今,種族歧視仍然存在。在工作、教育及日常生活中,少數族裔仍面對不少限制而未能得到平等的機會。根據學者Milton Bennett 提出,文化醒覺包括了兩個階段 — — 民族優越感(Ethnocentrism)及民族相對主義 (Ethnorelative)。 前者認為自身文化較其他文化優越, 甚至對其他文化產生否認(Denial)、防衛(Defence)、輕視(Minimisation);後者能夠接納(Acceptance)、適應(Adaptation)其他文化及共融(Integration),進一步能夠更了解文化的差異、主動與其他族群溝通及互動。過往,透過不同的平台,政府一直大力推動共融,大多數較著重本地人對少數族裔社群文化的認識而已。確實,能提升接納彼此文化的程度。不過,推動共融不單是彼此認識,更需要是對彼此文化的醒覺。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自2012 始,曾為政府部門、大專及中學、商界及不同持分者舉辦不同形式及主題的文化醒覺工作坊,包括:飲食、服飾及語言獨特性,讓參與者體驗及了解在港生活的少數族裔社群文化背景。同時,工作坊亦介紹在港少數族裔的家族發展歷史、教育及就業的困難,讓參加者多角度了解少數族裔在港生活的現況及限制。此外,本服務亦舉辦少數族裔導賞團,走進社區及與少數族裔社群的互動,親身感受少數族裔社群的日常生活環境,例如: 走訪雜貨店、服飾店及樓上廟。藉著體驗活動,讓參加者反思少數族裔生活文化如何與本地文化並存,減少彼此的鴻溝,建立共融社區。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