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團體中的笑與愛

期數
3964
刊登日期
2020.02.07
作者
梁達材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2 月 09 日 常年期第五主日

德蘭修女對建立基督徒小團體很有經驗。她曾作以下的分享: 

(一)你對近人的愛不需要與別不同,但不要讓自己疲累。我們所能做到的只是大海中的一小水滴。但若沒有這一小水滴,大海便缺少了那一小水滴。

(二) 你們不用到加爾各答去尋找友愛的團體。就在你們的四周便可找到:在你們的家庭、辦公室、工廠、學校都可以找到患病的、孤獨的、老邁的和無依無靠的。

(三)最難去愛便是那些家裏的人。那麼嘗試去愛家裏的人作起點。老實說,去給街外人一杯清水容易得多。

(四) 我們不需要做偉大的事,但需要用偉大的心去做微不足道的事。

(五)若然我們失掉了平安,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把別人與自己同等看待。

(六) 我不知道天堂將會是怎樣的,但我知道我們死後,天主會審判我們。祂不會問我們在世時做了什麼偉大的事業,但會問我們愛了多少!

(七)每一次你對別人面露笑容時,便是給了他們一份最美麗的禮物。

(八)若你是謙卑的,沒有什麼東西、無論是讚譽或批評,都不能傷害到你,因為你知道自己原來是如此。

(九)幫助別人,從旁人開始。

教區神父雖然不隸屬任何修會團體,沒有會規所規範,但其精神實在是不相伯仲,因為需要有互愛作見證。記得多年前,我在九龍區一間堂區服務。那時的主任司鐸是一位米蘭外方傳教會會士。有一次晚飯時,言語上產生了誤會,雖然不至於繼而動武,但可想像如何不歡而散。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拿起勇氣,到他的辦公室握手言和。結果他以意大利人傳統方式熊抱了我。還說:「你是一位很好的神父。」在這裏我無意自讚一番。只是看見耶穌如何在我們中間工作。

我在堂區服務的信念是努力去生活出聖言的動力:那裏有兩、三個人因我的名字在一起,我便在他們中間。(見瑪十八20) 

另一經驗是,當我被派往多倫多服務當地華人團體時,起初也面對一些工作上的挑戰。不過,我深信,一切困難都是擁抱受苦基督的機會。我沒有失去內心的平安。結果我能喜悅地完成了六年在外地的工作。

耶穌在地上建立的教會,是天國的預像。既然天父容許耶穌在世受了不少痛苦,去為我們作贖罪之祭,我們也明白在世的痛苦,也是預備自己能夠爭取天國的榮冠。

無論如何,不要忘記,隨時帶着微笑去喚醒大家對臨在我們中間的耶穌基督。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