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舉辦抗疫講解會談聖堂舉行彌撒守則
(本報訊)教區二月八日於主教座堂舉行講解會,由教徒醫生剖析疫情和防疫工作,並由教區神父談論在疫情下舉行彌撒的守則。
當天早上一百多人出席,包括神父、修女、禮儀人員和堂區秘書等。
此前教區於二月六日發通告,為減少人數眾多的聚會,教徒可選擇觀看彌撒直播和神領聖體;或反省主日彌撒聖經、閱讀聖經和念經,以替代參與主日彌撒的本份。
會上,湯漢樞機開首時指出,信徒要從天主中得到力量,但也要顧及身體,避免染病,這是全人的關注。
首部份的講者包括感染及傳染病科徐詩駿醫生、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李大拔教授、內科醫生陳國強和楊美雲醫生。
徐詩駿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屬飛沫傳播,一般飛沫可飛越約兩米之內,故此聖堂當加強室內通風;參禮者宜隔行和隔位坐;除口罩前後應使用酒精搓手液潔手;聚會後全教堂清潔。他建議團體當避免舉行人多的聚會。
聖堂設施方面,徐醫生指堂區應使用腳踏垃圾桶、洗手間設有洗手液;教徒入場前應量度體溫,所有人進入聖堂應配戴口罩,並由服務員監察。
李大拔醫生提到要預防社區爆發,各方應小心處理大型聚會,他又指疫情變化迅速,應對亦須及時,以盡量減低風險。
陳國強醫生提到聚會中的風險,表示若然參禮者中有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即使未有病徵,潛服期內也有機會感染他人,會眾只用普通外科手術用口罩不足夠;此外,彌撒中教徒沒有固定座位,走到祭台前領聖體有人群的流動,過程中要除下口罩,這些因素令一旦有人確診時,當局是較難追蹤與病人接觸過的人。
楊美雲醫生總結時指出,面對高度傳染的病毒,目前是關鍵時刻,參加聚會者要有心理準備,也要明白即使做足防疫措施,也不是絕對無風險的。
席間有與會者問及輔禮人員穿過的衣物應如何處理,徐詩駿醫生認為如一般輔祭在身體健康情況下,只須依照平日的清洗方式,他又建議神父自備祭披;他重申在十四天內凡有教徒曾經離港,或到過疫區,乘搭飛機或遊輪等工具,也不應參加彌撒。
醫生講解後,由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闡述教區新近的防疫牧民指引;再由教區禮儀委員會主席羅國輝神父分享,他指禮儀本質上首先關心人的需要,若有教徒感到憂慮,參與彌撒時也可以神領聖體取代手領聖體;至於在彌撒中不詠唱聖歌,可由司琴彈奏聖詠,以保持在彌撒中的祈禱氣氛。
至於舉行彌撒中的防疫實務,羅神父指包括:主禮和禮儀人員要清潔雙手,若有需要除口罩時,可分開一手為清潔的手,一手為不清潔(負責移開口罩);會眾領聖體時,堂區可考慮安排從後方列隊輪候領聖體,讓信眾有較多時間清潔手部;主禮在祭台脫下口罩時,請把口罩放在一張紙巾上(可在祭台旁預備一個小盆放置此口罩)。
另外,李亮神父亦在下半部份講解了近期聖職人員到醫院探病的安排;因為疫情下當局已收緊探病安排。
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執行幹事蔡小慧提到,近期有武漢肺炎的確診病人為天主教徒;委員會亦有與當局商討,商量能否安排神職人員於有需要時到訪醫院。
聚會後,清潔人員立即清潔座堂座椅。聖博德堂擔任祭衣房管理員的郭曾碧玲會後對本報說,堂區人員於教徒進入聖堂時及領聖體前後,須為教徒提供火酒或消毒液潔淨雙手,礙於該聖堂缺乏相關物資,目前只夠供應予神父使用;她又指聖堂位於學校內,主日彌撒在學校禮堂舉行,教徒也關注到場地空氣是否流通以及彌撒後清潔事宜。
上水基督之母堂送聖體員陳小姐指出,堂區神父早前已在彌撒前向教徒講解疫情下教徒參禮時的注意事項,這次出席講解會,讓她更了解送聖體時的衛生程序,她認為禮儀人員為確保每個步驟正確,應慢慢小心進行,此外目前參與彌撒人數減少,相關措施不大影響禮儀流程和整體時間。(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