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啟賢製作聖堂紙模型 讓教友感受天主與人同在

期數
3968
刊登日期
2020.03.06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3 月 08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本報特稿)「製作紙聖堂模型,是為已廢棄的聖堂賦予新生命;在記錄聖堂不同時期的面貌,可帶出當時的牧民需要。教友可從中比較聖堂的今昔。」青年信徒鍾啟賢去年底開始在聖堂展出一批聖堂紙模型,期望更多人去關注教堂建築物的發展和用途。

這批紙模型去年底在灣仔的聖母聖衣堂展出,一月中起轉到上環樓梯街的綠茵小堂擺放。小型展覽展出廿九個聖堂模型,有的聖堂仍然運作,有的已停用,有的則已改建。

鍾啟賢二○一三年開始製作聖堂紙模型,新近的作品包括位於西貢的黃毛應小堂和白沙澳小堂,也有已改作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用途的京士柏小堂模型。

鍾啟賢曾為一些大型教會活動製作紀念品,例如二○ 一四年在韓國舉行的亞洲青年節,香港青年與教宗方濟各會面時,便送上由鍾製作的香港主教座堂紙模型。他笑言此模型屬於「貢品級別」,模型細緻地在牆身加上「飛扶壁」和「扶壁」(這是哥德式建築作支撐用途的架構),在今次上環的展覽中也展出一個近似的模型。

「紙模型與立體列印有別。紙模型有如是『文創』, 並非純追求形似,這與受到紙張的限制有關,難以精細地表達出立體圖像的細節,故此好些細節位也需簡化」。近期粉嶺聖若瑟堂擴建,堂區籌募經費,鍾便替堂區製作了一個紙模型,既為堂區的原貌留作紀念,亦可用來義賣。他說, 模型由教友親手拼砌,可更了解堂區的建築, 加強歸屬感。

談到製作紙聖堂模型的過程,他說,一般會到聖堂考察,記錄一磚一瓦的陳設,聖堂風格等。一些聖堂會給他圖則參考。

至於摺模型用的紙張,他多選用一百七十克厚身的卡紙,使聖堂外型保持挺直;屋頂上的十字架再會加上骨架以維持筆挺。

紙聖堂活化聖堂建築

鍾啟賢說,電腦科技有助他重繪3 D教堂模型,把已廢棄的聖堂再現人前。他又說: 「西貢有不少已停用的舊小堂,每次我再到這些小堂考察時,小堂的外觀也有改變,日久失修下多已損毀嚴重」。

小學開始首次造紙模型的鍾啟賢說,兒時只用間尺繪畫出車子、房屋等,後來慢慢研究,長大後學會以電腦繪圖併砌其他物品。

直至二○ 一六年, 他開設「上天開了一扇門」臉書專頁,推廣這興趣。他說專頁名稱,參考自一五年慈悲禧年用上「教會之家、上天之門」的話,以及他常聽的西諺「當上天為你關了了一扇門,也會為你開另一扇窗」,兩者結合而成,形容每所聖堂的門也是由主而開。 

在製作模型的過程中,他留意到聖堂因擴建而有改變外觀,例如尖沙咀玫瑰堂早年是紅磚牆身,後來鋪上水泥以及油上白色油漆,聖堂正門有所改建。

曾經有神父提及「厄瑪奴耳」與製作紙模型的關係, 教他印象深刻:「厄瑪奴耳是『天主與我們同在』,天主透過這些『紙』模型,帶出聖堂與社區同在」。鍾啟賢認為製作紙模型, 有助重溫教會歷史。柴灣的海星堂,便會回想該區二十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的柴灣與海星堂的歷史,昔日柴灣物資匱乏,也欠缺醫療設施, 當時在堂區派發生活物資、贈醫施藥,所以當時即使不是教友,也知道堂區神父為村民所作的貢獻。

鍾啟賢希望,能繼續以製作紙模型,讓更多人重溫天主透過聖堂與社區同在的標記。(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