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發表世青節文告: 鼓勵青年起來改變世界

期數
3969
刊登日期
2020.03.13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3 月 15 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梵蒂岡新聞訊)多個教區的青年將於四月五日聖枝主日歡慶普世青年節。教宗方濟各在世青節文告中, 敦促青年別對生命漠不關心,卻要為世界和教會起來行動。

「起來」這個動詞貫穿二○二○至二二年的三屆普世青年節,同時也傳達出復活和甦醒的意義,這三屆的主題分別是: 青年人, 我對你說:起來吧!(路七1 4 ) ; 你起來, 為你見到的事作證( 參閱: 宗廿六16);瑪利亞起身並急速啟程(參閱:路一39)。

本屆主題選自耶穌遇見納因城寡婦的事跡(路七11-15)。

教宗在文告中邀請青年默觀主耶穌在此的若干舉動和話語。首先,「耶穌看見痛苦和死亡」。教宗指出, 耶穌的目光「專注而不分心,激發相遇、新生命的泉源」。眾人要由此反省自己的目光究竟是否專注,因為「我們時常目睹許多事件, 卻從不親身參與。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拿起手機拍照,或許忽略與當事人的眼神接觸」。

再者, 教宗指眾人周圍, 有時包括自己的內心,存在著各種「死亡的現實」,諸如:身體、心靈、情緒和社交方面的死亡。比方說:有些青年不顧自身安危,孤注一擲;有些青年宛如行屍走肉,失去希望,甚至試圖輕生。有的人苟且偷生,只求些許歡愉;也有的人在數字世界裡自我陶醉, 盲目拜金。

青年遇挫敗夢想破滅 當省思並注視復活基督

教宗表示, 「個人的挫敗也會導致負面情緒」, 「夢想」破滅會令人感到心死,但挫敗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有時也能彰顯出恩寵」,因為我們以為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物,往往是個幻想和偶像。

為此,教宗勉勵青年省思自己「心死」的原因,並且謹記納因城寡婦的兒子在耶穌的注視下復活了。

在這段福音章節中,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與喪子的寡婦同悲共苦。關於這點,教宗讚許青年的憐憫之舉和慷慨奉獻。在每個救災的場合,都能看到年輕志工的身影;「在保護受造界的大型動員活動上,青年也展現出聆聽大地呼聲的能力」。教宗鼓勵青年保有這份「敏銳度」,「始終懂得聆聽受苦者的呻吟」。

效法耶穌走近痛苦 帶給受苦者心靈關懷

耶穌的第三個舉動是「走近並觸摸」。教宗指出,永生耶穌的觸摸「通傳生命」,「把聖神注入青年已死的身體裡,恢復他的生命機能」,「天主的觸摸也經由真正的人性關愛而來, 開啟意想不到的自由、尊嚴、希望,以及圓滿新生的空間」。

教宗勉勵青年效法耶穌,「走近痛苦和死亡的現實, 觸摸它們, 並帶來生命。因著聖神, 這一切是可能的,只要青年先接受天主聖愛的觸動,在天主善待自己的經驗裡變得心腸柔軟」。青年要對「心死、受苦或失去信德及望德的朋友傳遞天主的生命」。

接著,耶穌對死者說: 「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 」教宗闡明, 福音並未提及這名納因城青年的名字,而是邀請讀者與他合而為一。「耶穌在呼喚你、我,我們每個人,說:『起來吧!』」在旅途中,基督徒也會跌倒,必須不斷爬起來。教宗稱,因此人們要接受基督的介入,作出信德之舉,第一步是要站起來。

這段福音隨後描述了「復活者」的新生命,也就是: 死者開始說話( 路七15)。教宗強調,從基督那裡重獲生命的人,能「毫無畏懼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渴望、需求和夢想」。說話也意味著與他人建立關係。

不要黏在屏幕上 當起來追夢冒險

教宗警惕道: 「今天人們經常保持『連線』,卻沒有溝通。電子設備的使用如果失去平衡,就會令我們一直『黏』在屏幕上。藉著這份文告,我也要跟你們青年一起提出一個改變文化的挑戰,首要之務就是耶穌說的這句『起來』。這並非輕視科技,而是要善用這項工具,不視之為目的。『起來』也意味著『夢想』、『冒險』,以及『致力於改變世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