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古籍即將上網 重現中東基督徒生活

期數
3971
刊登日期
2020.03.27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3 月 29 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亞洲新聞訊)亞洲新聞網三月十三日報導,聖地方濟會保管的古籍稍後將掃描成廿五萬幅圖像並上載上網供眾人查閱。發起人指該項目並不是「為了緬懷過去」,而是「要將這些古籍搬到愈來愈科技化的書架上去」,同時可讓人從遠程查閱這一千多卷古籍,其中包括聖地方濟會圖書館所保存的一些古籍。

方濟會士、聖地方濟會圖書館館長吳岳清神父(Lionel Goh)強調, 保管這些手稿和古籍不僅是因著書中內容,這對「與猶太和穆斯林世界進行文化交流」也至關重要;它使人們能夠重建「過去八百年的關係」,儘管聖地存在宗教和政治衝突,但這些古籍「見證以科學、教育、醫學為媒介的對話」。

方濟會吳岳清神父:古卷重現聖地基督徒形象

吳岳清神父說,「這些古籍和手寫稿定義基督徒在聖地的形象」, 即「虔誠」祈禱的人民。他們也是「積極照顧老者與病患,教育和培訓專業人士的善人」。還有擔任「西方與中東的和平調解人:這些古籍的確是文化、民族、空間和時間之間的橋樑」。

他繼續說到,「我們認為這個項目至關重要,因為我們保管著從十二到十八世紀的手寫稿,它們因時間流逝和使用遭到了損害。為了保護這些手寫稿,我們必須在圖像消失之前將它們定格」。

聖地方濟會圖書館 保存首批會士禮儀書

吳神父指這些是「獨一無二」的手寫稿,其中許多是「手寫的,也是世間獨一無二的」。最古老的當屬「聖地日稿三部曲(最初有六卷); 其他則是修士曾使用過「有關靈修的書籍」及「教會之父的講道」,此外,還有「學術類手寫稿和關於醫學和語法的書籍」。

基督徒媒體中心(CMC)項目經理Ewa Dalicka-Witakowska解釋說, 這些古籍的性質不一:從歷史書籍到神學古籍,其中包括宗教詩歌以及關於旅行和朝聖的古籍、文件,數量不一。中歐語言語種繁多,不少於十八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