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不一樣的復活節

期數
3973
刊登日期
2020.04.10
作者
左旭華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4 月 12 日 耶穌復活主日

耶穌復活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宗十 34,37-43∣答唱:詠 118∣讀經二:哥三 1﹣4或格前五 6﹣8∣福音:若二十 1﹣9或瑪廿八 1-10 

由於疫情緣故,今年自四旬期開始、聖週以至逾越節三日慶典,教友都未能現場參與彌撒聖祭,只能透過網上即時播放在家中參與。相信很多教友都從未經歷過這種情況,今年復活節真是一個不一樣的復活節。

在早期,基督徒會在聖週六晚徹夜守夜,紀念耶穌的聖死, 以期待的心情在黎明時慶祝耶穌已經戰勝死亡,光榮復活。逾越節守夜禮就成了全年教會禮儀的高峰,後來才逐漸發展出聖週禮儀。整個逾越奧跡——從死亡過渡到生命——既是如此重要,就不僅限於慶祝復活節,而且更加入聖誕節、主顯節、五旬節等等,以豐富全年的教會禮儀。

在逾越節守夜禮的聖道禮部分,我們會按照該禮儀年度選讀瑪竇、馬爾谷、或路加福音。但在耶穌復活主日日間感恩祭中,就會選讀若望福音。我們知道,在復活清晨,婦女是首先到達墳墓的。但若望福音就只記載了瑪利亞瑪達肋納(若二十1)。似乎門徒並不相信那些婦女,伯多祿便和另一位門徒出來,一起趕往墳墓去看過究竟(若二十3)。復活的耶穌首先顯現給當時在社會上被歧視的婦女,也許由於這個因素,門徒便對婦女的見證有所保留。我們真的意想不到,這麽偉大的生命宣告,竟會從那些活在社會邊緣,被歧視、被打壓的人開始。

伯多祿和另一位門徒跑去墳墓,是為了要證明瑪利亞瑪達肋納所傳報的內容是否屬實。雖然那位比較年輕的門徒首先到達,但他卻先讓伯多祿進入墓穴(若二十4—6),自己才跟著進去,他「一看見就相信了」(若二十8)。肉眼所見只是空墳墓,耶穌的軀體已不知所蹤。本來在這黯然失落的心情下,一切似乎漸趨幻滅;然而,此刻卻感知有新的臨在——就是那位已經戰勝死亡並賜予我們生命的主。

歷代以來都有無數人與及作者對耶穌基督復活這個事實作出質疑,今日在信徒間也有同樣的事,那是因為在這些人心中, 從來沒有真正經歷過復活的主。讓我們能理解聖保祿宗徒的話, 我們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哥三1),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該追求天上的事」(哥三1)。耶穌復活既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因此也應該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行為。今天讀經一,伯多祿宣講的焦點集中在耶穌復活的奧跡上。(宗十34 , 37 — 43 )還記得當伯多祿第一次宣講耶穌復活時,在場的群眾就問伯多祿說: 「我們該作甚麼?」(宗二37 )今天我們在耶穌復活這個事實面前,也應該這樣反問自己。

「天上的事」簡單來說就是天主的事。我們需要不斷用我們的心去「思念」(哥三2)。生命就是源自上主的恩賜,也顯示天主的臨在。不論物質世界、精神領域、現今和永恆的事,都在天主豐厚的大愛和恩寵下得以存在。相信耶穌基督復活,意味著願意為那「天主所立的生者與死者的判官」(宗十42 )作見證。只要學效我們所信所愛的耶穌基督,願意付出愛與生命,我們才會真正體驗到基督復活所帶給我們的喜樂。在這充滿苦衷和難題之社會中,許多人尋求對需要幫助的人表達關心、滿足他們的需要並減輕他們的痛苦。不少基督徒就是在信仰的驅使下參與有關行動,復活節的歡樂使他們的見證充滿生氣和意義。

由於教區仍然暫停所有公開彌撒與及大部分堂區活動,這確實挑戰並考驗我們重新去反思,究竟我們的信仰是否只停留在一種冠以宗教為名的社交生活,或是尋求自我精神滿足?當撇除一切外在形式和架構時,我們的信仰還剩下多少?當我們暫停了教會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復活的基督對我們可產生多大作用?但願我們好好善用現在這時刻,讓這「不一樣的復活節」,使我們成為「不再一樣」的基督徒。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香港教區的左旭華和黃君右,以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