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南區居民疫情生活調查 呼籲社會正視市民精神健康

期數
3974
刊登日期
2020.04.17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4 月 19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本報訊)在肺炎疫情下,自二月起港島南區陸續出現確診個案,居民向社福機構尋求經濟援助津貼、防疫物品等支援。因此,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於二月及三月,訪問五百二十一名南區居民,調查他們在疫情下的生活處境;中心四月二日公布結果。

調查發現整體南區居民家庭的防疫物品儲備數量大約可應付兩至三星期,但仍有約四成南區家庭的家中防疫物品儲備僅能應付一至兩星期,中、老年人及基層組群更見缺乏。七成基層中年人士的家庭只儲備了五十個或以下的口罩;約六成的劏房家庭更只有二十個或以下。

此外,疫情為市民帶來經濟壓力,高達七成受訪者表示防疫用品價格上升,增加經濟負擔及家庭開支,而四成人更因疫症而開工不足或失業導致收入減少。

研究指出市民缺乏物資上班有風險, 但不上班又會失去收入;停課令孩子被困家中,家長「困身」沒法上班,但開學又會增加感染風險;更有約一成半的基層青年選擇「不帶口罩照樣外出」。調查指社區瀕臨集體「情緒爆煲」,而一成五居民出現嚴重等級焦慮症的症狀。

調查建議政府盡快為市民提供經濟支援,包括加快發放財政預算案的全民一萬元津貼,以獨立議程呈上立法會以加快審批工作,並簡化申領手續,盡快支援全港市民; 並直接供給口罩予弱勢社群,及為疫情期間開工不足及失業之人士提供定期援助金,與及製造就業機會。

提倡製造就業機會 支援精神困擾市民

調查亦指出政府有責任介入及監管防疫物品市場,應將口罩列入「儲備商品」,穩定本地供應,並為口罩設立價格上限,提升市民應付防疫用品開支之能力。

而且,政府亦應加強入境管制及監察家居隔離的措施,除海外國家之外,亦應對疫情源頭的中國大陸實施「全面封關」,長遠訂立具體而公開的入境管制、檢疫措施策略及原則。

政府在增加撥款予醫管局的同時,應檢視款項是否用得其所,能否切實加強支援醫院及診所醫護團隊的防護裝備,強化醫護及公眾對醫療系統的信心;並調撥資源予醫管局及社福機構,支援因疫情飽受精神困擾的市民。(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