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春夜靜好

期數
3975
刊登日期
2020.04.24
作者
黃錦文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4 月 26 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宗二 14,22﹣23 ∣ 答唱:詠 16 ∣ 讀經二:伯前一 17﹣21 ∣ 福音:路廿四 13﹣35

日間, 淒迷煙雨, 為陽明山披上一方白色的頭紗。薰風以溫柔的手, 輕撫山脊的綠草。觀音山下,春日靜好,淡水河默默細訴春的隱私。

聖體前與主默然相對。意識的海流,敲打著感恩的節奏,迷失在默觀的海洋中。

今夜,星月正在築夢。輔神校園, 雨靜風息。踏著玫瑰經的韻律,在校園踱步。帕海貝爾的卡農,在空氣中廻盪。思緒,隨著意識的海流,潛入靈性的海洋,探究聖體的奧秘。

德國神學家拉內認為,人在受造之初,天主的恩寵已滲透了人性,所以人是活在恩寵的氛圍中。恩寵推動人嚮往天主,因而人經驗到一股內在的動力, 以聖父為終向,不斷超越自己。人性深處的恩寵,感召人嚮往上主的聖言,傾聽上主以人的語言,訴說自身的奧秘, 所以人是聖言的傾聽者。舊約時代,天主藉法律和先知向人啟示自己的奧秘。法律和先知為默西亞作證。然而,沒有道成肉身,法律和先知將成為空洞的指向,永不實現。但時期一滿,聖子降生成人,在人類歷史中,親身通傳聖父的奧秘——基督奧蹟是法律和先知的圓滿實現。

聖神在五旬節降臨(宗二14 , 22 ︱ 33 ),充滿信徒的心,光照眾人的理智,幫助人認知聖言的奧秘。達味曾在聖詠第十六篇預言救主的死亡和復活: 「我常將上主置於我眼前…因為你決不會將我的靈魂,遺棄在陰府,也不會讓你的聖者,見到腐朽。」聖言解釋歷史,歷史為聖言作證。聖神臨在信徒心中,幫助人理解聖言,同時認出歷史中的納匝肋人耶穌,就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面對基督的召喚,人須作存在性的抉擇:回應召喚,成為天父的兒女或拒絕基督,成為魔鬼的奴隸。

伯多祿宗徒將人生視為回歸天父的旅程(伯前一17 ︱ 21 )。散居在本都、迦拉達、卡帕多細雅、亞細亞和彼提尼雅(現今土耳奇境內)的信徒,由於受到外邦人的排斥,信仰面臨嚴峻的考驗。旅居羅馬的伯多祿在聖神默感下寫成書信,其訓誨便是聖言。聖言啟廸人心,闡釋基督的死亡和復活,便是法律和先知的圓滿實現。宗徒鼓勵信友,在艱巨的環境中堅持信德,並作生命的基本抉擇:拋棄祖先拜偶像的虛妄生活,跟隨基督, 主內同行,不斷超越自己,回歸聖父。

福音記載( 路廿四13 ︱ 35 )耶穌死後第三天,他的兩位門徒, 從耶路撒冷去厄瑪烏途中遇見耶穌,但並未認出是主。耶穌故意問他們談論何事,門徒便分享信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亡,當日清早婦女在耶穌墳墓看見天使,報告耶穌已復活。可惜門徒仍認為默西亞,只是復興以色列的政治和軍事領袖,縱然聽到婦女轉述天使的作證,仍未明白耶穌是復活的救主。耶穌便從梅瑟和眾先知開始,為門徒解釋全部經書論及他的預言,指出默西亞必須經歷痛苦和死亡的考驗,才能完成生命的超越,復活進入光榮。人是聖言的聆聽者,人心嚮往天主,所以門徒的心在聆聽聖言時感到火熱,聖言在人心中傾訴,幫助人明白基督的奧秘,聖神光照兩位門徒的心,助其理解救主的聖言。因受祖傳成見的限制,門徒未能即時認出耶穌是復活的主,需經主耶穌循循善誘,才能慢慢去除對默西亞的偏見。及至耶穌和他們共晉晚餐, 席間分餅,遞給他們時,才能認出耶穌。

復活的主,升天前曾向門徒和婦女顯現,但後世的基督徒,卻無從看見主。為讓世人永遠看見,主耶穌藉聖體聖事,向世人顯示自己的臨在和陪伴, 所以選擇分餅時,才藉聖神光照,讓兩位門徒認出自己:後世的門徒看見聖體,就知道主確實復活,並在聖體內永遠陪伴我們。

兩位門徒聆聽聖言,經歷與主同行的過程,及至看見聖事標記(擘餅), 才認出主耶穌,可見聖言與聖事交互作證,助人認出耶穌是復活的救主。

然而,如果沒有宗徒的作證和傳承,救主復活的訊息將埋沒在歷史的塵土中,不復存留人間,可見教會的見證不可或缺。誰是教會?基督徒團體就是教會。是以基督徒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繼續傳承基督的奧秘,將福音傳到地極。

卡農的樂韻,陪伴我度過靜好的春夜。聖體的芳芬,充盈五內;聖體的紅燈,在心中燃亮,引領我進入默觀的國度。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香港教區的左旭華和黃君右,以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