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傳教月的肯雅行(下)

期數
3975
刊登日期
2020.04.24
作者
保祿的小雞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4 月 26 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

堂區的特殊傳教月活動

知道香港因特別情況,教區去年十月取消傳教節活動,而肯雅的活動卻使我煥然一新。首先和公教婦女團體分享傳教的喜悅。因為近年很多中國人在肯雅工作,負責建築鐵路和公路,他們大多數是從中國大陸過去的,沒有宗教,自成一角;婦女們沒想到有中國人是教友!隨後和將要結婚的教友分享婚姻的意義,其實世界各地的夫婦都有著共同的問題:財務,家庭,爭吵等,而結論是:愛是最大的。

特殊傳教月慶祝活動由玫瑰經和朝拜聖體開始,之後到帳幕中聚會。每個傳教團體自我介紹他們的使命和在肯雅的工作,圍繞這堂區的傳教團體有廿四個,大多是修女團體,他們有用歌唱;有用話劇介紹團體,比起用壁報和海報等宣傳來得生動和有趣。他們用各種方法吸引年輕人回應聖召,並不離地。

傳教易?傳教難? 

得到修女的邀請,可以與神父一起到一間醫院出席擴展祝福禮。修女在醫院當醫生,在祝福禮中,她很感動的是在神父祝福期間,有些不是天主教徒的職員也劃十字聖號,傳教就是臨在每刻生活中。我想,修女在服務期間種下了不少種子,才能引起其他教外人的共鳴。

傳教與服務

傳教月最後主日,堂區以集體念玫瑰經結束。堂區本來的計劃是在五個基貝拉的傳教站(outstation),分別一起念玫瑰經步行祈禱到堂區,再聚合為世界和平祈禱結束,玫瑰念珠有五色分別代表五個洲,白色代表歐洲,黃色代表亞洲,藍色代表大洋洲,紅色代表美洲,而綠色代表非洲。但事以願違,因為基貝拉有選舉而發生群眾衝突,有流血事件後警方介入,因此而取消,只能在堂區舉行,政治紛爭在世界每個角落都發生,願主賜世界和平。

晚上在傳教團體會院歡送他們的主教,兩位教友傳教士也有參與。她們在肯雅服務了三年, 主要是在基貝拉服務, 堂區就在基貝拉內,她們本意在肯雅服務四年,一年後要看天父的旨意。我們各人分享在外方傳教主要的困難,第一是語言,其次是飲食和文化。各種語言中,他們覺得最難的就是中文。當他們遇到最難瞭解的事情時,他們有句口頭禪:「J u s t like Chinese !」而談到服務,他們認為服務並不是施予和教導,而是學習和分享。他們分享很多感人的見證,神父們二十至三十年的外方傳教實令人敬佩。最後唱了Beyond 的Amani 送上我們的祝福。歌詞的一段Swahili 斯瓦希裡語是肯雅的主要語言(彌撒中我們互祝平安會說Amani ) 

Amani = 和平,Nakupenda = 愛

Nakupenda We We = 我們愛你

Tuna Taka We We = 我們需要你

退而不休的傳教士

在多次的邀請下,我們到一位堂區領袖家裡吃晚飯。她以前在大學當教授,二十二年前她丈夫去世後獨自撫養十三位子女,現子女長大她也退休。除了在內羅畢主教座堂當義工外,她在堂區負責婦女就業統籌,閒來寫書,兩年前更協助一位從鄉村逃出的少女重過新生,她說少女是她的第十四個女兒。事因鄉村少女父親突然去世, 母親出走,親戚要她嫁不認識的人,她跑出內羅畢找神父,這位女士知道後,接了她回家,並給她上學。為我們安排晚餐的就是這位女兒。她說天主就是要她幫助有需要的人和事,她還未到終點。回想我們嚷著退休後要甚樣享受人生,休閑過活,自覺汗顏。

兩個難忘的主保瞻禮

十月十九日堂區聖路加小堂慶祝主保瞻禮。堂區雖小和簡陋但教友十分投入,並愛護堂區。本來每星期日只有一台彌撒,但因教友人數增加改為兩台。堂慶日子各人都穿得隆重,小朋友載歌載舞,整個氣氛熱鬧。但天有不測風雲,在讀聖經和福音時下大雨,並且停電,只聽到星鐵蓋搭的屋頂隆隆雨聲,跟本無法讀經。因此,詩歌班只好多唱幾首歌,但雨仍下個不停,神父就從祭台下來,在教友中間宣讀福音和講道,回想在香港參與彌撒何其幸福!彌撒後一同歌舞慶祝, 在基貝拉渡過一個難忘的聖路加瞻禮! 

十月尾, 神父邀請我們到肯雅鄉村(Kainuk)體驗。

一連幾天堂區正籌備星期日的堂區諸聖節, 小朋友和大人一起預備。我們和神父就到各小聖堂探訪,並在小堂區Loyapat開彌撒。住在這小堂區的教友大部份是小朋友和老人家(就像大陸堂區一樣),他們很多時只有修女做禮儀。教友說鄉村Kainuk並不被肯雅政府重視,因此往日生活困難,各種族又因土地,水源等問題時有爭執, 並互相仇殺。逃到山上的因為沒水和食物,他們採植物的汁液當水飲用,發酵後酒精濃度高,他們因此常醉,但因此而減少饑餓感覺,因酒內含有高濃甲醇,他們因此而盲掉眼睛。現時因為在附近發現石油,政府才開始發展,但種族仇恨仍然未能夠解決,教會希望能把這地方帶來和平。

結語

三十天的肯雅生活體驗結束。發覺外方傳教看起來好像很浪漫,但實際遇到的困難很多。首先是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 學習新的語言,適應新生活和文化。教友倘可簽三年到五年的合約,但傳教士可能需要在當地服務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終老。傳教路上,各修會有它們不同的工作,有教育和青年培訓,有為難民,也有為堂區和幼兒,而各男╱女修會,團體和教友也一齊輔助。

天主召叫各人的方法和恩寵各有不同。在這裡服務了二十多年的神父說:「他年少時, 一位外方傳教神父向他說:「我們的使命就是要效法初期教會的宗徒,向世界各地不認識基督的人傳教。」簡單的一句說話,他就立刻跟隨了。他們團體的神父,很多都是神學家,聖經學者, 在我們心中是專家,在這裡服務可能是大材少用,但這才是天主所喜悅的。祂喜歡仁愛慈悲勝於全燔祭。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DSN) 機構發佈二○一九年《世界幸福報告》,對全球的一百五十六個國家進行了排名。肯雅排在第一百二十一名,成為東非地區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而香港排名七十六。快樂其實很簡單,肯雅小朋友只要有一個小小的地方給他們學習就快樂。但話須說回來,肯雅── 尤其基貝拉,鄉村Kainuk等貧窮地區是需要我們施援手的。

最後,請為所有傳教士們祈禱,也向所有來中國傳教的傳教士致敬,特別是聖賢Matteo Ricci 「利瑪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