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來,跟隨我罷!

期數
3976
刊登日期
2020.05.01
作者
梁達材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5 月 03 日 復活期第四主日

慈幼會的會祖鮑思高神父本身是意大利都靈教區的教區神父。由於他熱愛青年,特別是那些流落街頭的青少年,藉著他懂得玩魔術的法門,吸引他們聚在一起,並藉他的努力,鼓勵不少建築行業的老闆,收容這些無所事事的青少年作為建築工人。

最後他和幾位志同道合的人士,成立專為培養青少年的慈幼會。

仁愛傳教女修會的會祖德蘭修女。她本身屬於以教育為專業的修會。某次她在出外參加退省途中,有所觸動。有一強烈的聲音,邀請她為無家可歸的窮人服務。她工作的學校是印度加爾各答的一間貴族學校。

得到修會會長的許可,便穿上印度窮等人家的便服,在街頭接觸不受人理會的窮苦大眾。她得到市政府的許可,把無家可歸的人士接入廢置的倉房。

其中一位臨終的老伯對德蘭修女說:「我生的時候,不如一隻狗;但我死的時候,好像一個王子。謝謝你,德蘭修女。」

鮑思高神父和德蘭修女的聖召歷程,是因應環境不同而有所改變。

每一聖召的背後,天主自有安排。

每一生活方式,都算是一種聖召。不一定是神父、修士及修女的聖召。

普世博愛運動的創辧人盧嘉勒女士,由於她的神恩是共融合一。她沒有創辦修會,但她成立了一個組職,名為瑪利亞的事業。它的成員卻包括教友、司鐸及修會人士。

我念中學的時候,得到一位慈幼會神父的鼓勵,加入了香港教區的聖神修院。在念神學最後一年的時候,有強烈意願成為普世博愛運動的核心成員。但經與神師分辨後,確認了我的教區神父聖召。

正因我是教區神父,能有幸在多倫多與當地教區神父共事六年之久。

聖召也包括婚姻生活。家庭是教會的一個活細胞。家庭的共融更散發出互愛的馨香。家庭也是一個祭獻。一切家庭的苦與樂,成為祭台上的祭品。每一個家人都履行著司祭的職務。

跟隨主,並不是易事。天主沒有答應過我們天常蔚藍,花兒常開,但常與我們同在。耶穌也答應過我們、與我們一起直到世界的終結。不過,耶穌也要求我們,每天背負我們的十字架。

這十字架確是為我們度身訂造,沒有第三者能替我們背負。不過,耶穌答應過我們有足夠的恩寵去背負。這是我們要感恩的地方。

無論我們是修道還是在俗,我們大家都有同一天空。耶穌常常提醒我們,珍惜每一分秒。唯有把握機會,才可滿全天主的聖意。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