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疫症下的復活節
在新冠狀肺炎疫症影響下,由四旬期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聖週,又到了復活期。在沒有聖灰,沒有拜苦路, 沒有彌撒中,四旬期就靜悄悄地過去了。當然聖週也是這樣地度過了,正邁向聖神降臨節。
我想從來沒有人曾經過了這樣的一段時期, 問問大家,有沒有一點空虛的感覺呢?有些教友告訴我他們對彌撒及領聖體有很大的渴望;我也見到很小部份的教友每主日、甚至每天都自己到聖堂靜靜地祈禱,念玫瑰經。也知道有不少教友每主日都忠實地利用網上參與彌撒及聖週的各項禮儀。當然感覺上是不一樣的,但想想教難時期不也是如此嗎?
雖然疫情不是一件好事,但天主正正藉著這些看來不是好的事來使我們有個信仰的考驗及反省。我們的信仰是否因著這些外在的禮儀、客觀的環境而趨於淡薄?毫無疑問地,禮儀在信仰生活佔領著重要的地位,但禮儀的深度是要視乎主禮者及參與者的靈修深度相輔相成的。所以, 參與主日彌撒可能只留於完成教會的規條,不犯罪,甚至不用辦告解;但彌撒聖祭本身的功效豈能只於此?
因此,四旬期、聖週、復活期能否深度影響我們,一方面是靠我們的靈修深度,另一方面也要靠我們的生活表現及經驗。
這個四旬期及聖週,我經歷了一次確確實實的經驗,不只是由聖堂的禮儀而來的,而是由一位曾與我共同並肩作過戰的姊妹——阮秀美修女而來的。我與她相識於五十多年前,至最近三十多年才斷斷續續地在同一個團體生活,有時是她做院長我做成員,有時是我做院長她做成員。因她有剛烈爽直的性格,以至她要出雙倍的努力才能克服;所以,可以說她的優點也就是她的軟弱,這是天主給她畢生的十字架。可能是因為她年幼時家境清貧,所以她是一個很慳儉的人, 有時也會因此而與其他人有相反的意見。同時她也能克苦耐勞,她有能力承受病痛,也能承受壓力,同時也是她常逞強的地方,當然亦不願受人服侍,甚至在病痛中。我們都可算是最佳拍擋, 她的剛強正能補足我的柔弱,而我的溫婉也能降低她的強烈。
她已經過了世上的淨煉,與基督一起逾越了塵世的生命,她在等待復活的光榮。我有幸與她共度世上的逾越慶節,希望也能有幸與她在天國相逢。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