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明愛勞工調查建議 放寬資助標準 職津與工時脫鈎

期數
3979
刊登日期
2020.05.22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5 月 24 日 耶穌升天節

(本報訊)疫情下不少基層勞工面臨被解僱或放無薪假的困境,但明愛社區發展服務新發表的調查顯示,逾七成三基層勞工未能受惠政府推出的兩輪「防疫抗疫基金」,調查員於四月二十九日的記者會上建議放寬資助標準。

政府亦公布本年一至三月的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二,為本港九年來的高位。明愛社區發展服務於三至四月,訪問了一百零二位基層勞工,了解疫情對他們的就業及經濟處境、分析政府推出的支援措施,對勞工的支援程度。

調查指出, 三成一受訪者正失業,當中逾八成的失業時間為一至三個月。而在疫情下,幾乎所有受訪者的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近三成受訪者有開工不足的問題、近兩成遭解僱,及一成半被減薪等;沒有受疫情影響的受訪者僅得百分之二。

該服務發言人黃韻然指出,「在職家庭津貼」與工時掛鈎,惟疫情下工時驟減,令基層勞工不能領取或是減少津貼額,違背政策用來解決在職貧窮及減低跨代貧窮的原意。調查建議職津需要取消與工時掛鈎的要求,讓在職人士面對工時及收入減少時仍然可獲得支援。

基層勞工難申領津貼

此外,受訪家庭的整體收入在疫情下亦受到影響,以三人家庭為例,受訪者在疫情前的入息中位數一萬八千元,但在疫情後,只有七千九百元, 遠低於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一半。

約一半受訪家庭在過去一年,已需要申請不同津貼,如在職家庭生活津貼、職津及書津等。但七成五受訪家庭因疫情後工時被削減,失去之後申請職津的資格外,同時還失去原先領取的津貼。

面對疫情帶來的工作轉變及困境,雖然約有七成五受訪者主動去找新工、轉行、或是找兼職應付,但是能成功的只佔不足一成。所以有些受訪者會申請援助基金,其中五十七位申請民間基金的受訪者,全部只是申請「公益金及時抗疫基金」;廿七位受訪者申請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三位申請了綜援,使用民間基金的受訪者遠多於使用政府的援助基金。

報告中建議第三輪的「防疫抗疫基金」要補漏拾遺及具彈性,讓未能受惠的基層家庭得到政府基金的協助渡過難關。此外,在職家庭津貼亦應全面取消與工時掛鈎要求,讓在職人士在工時及收入驟減的時候仍然可獲得支援。

從事飲食業的工友阿芬和阿恒自二月開始,工作便因為疫情受到影響。做了點心師傅四年多的阿芬在記者會上說, 現時需要放無薪假為她是「無得選擇」,而她現在也正在尋找新的工作, 惟「現在不好找」。

阿芬指, 現時最大的家庭支出為房租和水電費, 「三千五租金,加上水電費約四千元。」但她說,即使現時面對經濟負擔,她也未有打算申請綜援,「我還年輕,還是工作比較好」。(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