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海星彌撒中心復修工程 教區古道行小組舉行動土禮

期數
3981
刊登日期
2020.06.05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6 月 07 日 天主聖三節

(本報訊)落成半世紀,位於西貢的海星彌撒中心開始復修,希望日後成為該區朝聖路線的一站。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於五月廿四日, 舉行西灣海星彌撒中心——修建聖堂動土祝福禮。古道行主席蔡惠民神父在動土禮上,指出西灣海星彌撒中心藉復修再次重現,讓人看到基督的臨在。

當天早上,參加者乘坐小巴到達西灣亭,並分批步行約一小時,到達位於西貢西灣村的西灣海星彌撒中心。在祝福禮講道時,蔡神父指出, 小組「經過兩年多的勞力,終於能開始聖堂的復修工程,使聖堂再能重現於此」。他引用當天福音中耶穌說:「你們來看看罷!」(若一39 ), 說聖堂就是耶穌臨在的標記,讓人經過時能想到「我們來看看吧」,以收福傳之效。

他希望藉重建聖堂,更新教會的團體、人與人及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藉『我們來看看吧』這個邀請,能讓人看到這個見證,希望『古道行』只是第一步,而能有更多兄弟姊妹踏上這個旅程,重新反思與朋友間的關係,而這是我們傳揚福音的機會和見證」。

古道行修護保育工作小組組長張俊堅當天對本報說,小堂的工期在五月初開始,預計於二〇二一年初完工。他指復修的原意是回復聖堂本來的面貌,但因為西灣海星彌撒中心的文字資料不多,只有數張照片作參考,所以未能完全知道它的原貌,需要根據現場看到的情況來進行復修工程,「但其客家屋頂、外面的十字架、外牆文字等定義特徵元素會盡量保留」。

他說,希望復修能維持現存建築物的特點, 「但在別無選擇下,例如需要拆原有的十字架, 都會研究方法,保留舊的十字架作展覽,或其他的記錄用途」。他說,彌撒中心外的草地也屬教區的物業範圍內,所以也需要決定「種那種植物,或處理危險的樹木等等」。而作為熱中文物保育的建築師,他指高興能參與保存香港文物, 期待小堂可以在重開後,得到更多人認識。

歷史小組成員楊錦泉則指出,「當年沒有神父長駐在這些聖堂,有些牧職修女也會前來向村民講道理⋯⋯當時多是寶血會的修女在此服務」。小組除了參考歷史文獻、教區資料,亦前往西灣約四次與村民、村長等進行口述歷史,研究小堂的歷史,及考察建築物的本來面貌;但「在七十年代後,許多村民搬走、移民,主要都是訪問村長」。楊錦泉認為修復這些小堂,是一份信仰的承傳。

推廣及活動小組組長黃元斌說,小組已規劃接連十間小堂的路徑,但小堂較為破舊,需要復修後才能舉辦活動, 「例如西灣小堂後的大草地,很適合舉辦露營」。他說期待小堂復修後, 可以在此舉辦更多宗教靈性培育活動。

西灣海星彌撒中心分為高低兩座,高座的設施有彌撒中心、課室、教師辦公室和住宿,而低座的設施包括神父住宿、廚房、廁所等等; 高座分左右兩室,左門上方刻有「海星聖堂」, 而右門上方則有「海星學校」字樣。建築物正立面上方有一個十字架,其下寫著建築物竣工年份「1961」及「天主堂」。

「古道行」計劃希望把西貢半島的十間小堂串連起來,築成一條靈修朝聖之路。西灣海星小堂動土禮原訂於三月廿一日舉行,但受到疫情影響延至五月舉行。(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