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爸爸改變了世界
二○二○年才剛過了一半,世界已經翻天覆地!我們的社會正在跟威脅著和平共處的多重問題奮力搏鬥。近日社交媒體出現了一句有趣卻發人深省的話:「天主,我可否重新安裝二○二○ 年,因為當前版本正遭受一個病毒侵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大流行已經奪去了逾四十萬人的生命,染疫人數也逾七百萬。
為香港人來說,比疫症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央政府把國安法施加於香港。市民認為這會影響言論自由和他們的示威權利。在中國,這會被視為顛覆國家。
地球的另一邊,出現了一個震撼全球的畫面。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名手無寸鐵的黑人男子,在被拘捕時死亡。
美國向來擁護自由和人權,卻也暴露了其醜陋面孔: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結構不公平地令一些人受害,以及不相稱地令一些人享有特權。
美國對黑人累次施以警暴的事件,已經促使全國數以萬計的人在三個多星期以來,湧上街頭高呼「黑人的命也是命」。這些示威行動也有人趁機挑動暴力猖獗並搶掠商店。儘管發生這一切的暴力事件,人們還是盼望制度得以改善。我們會記得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六歲女兒吉安娜(Gianna)在攝影機前說話的畫面:「爸爸改變了世界。」
州政府和民間團體即將制定一些安撫人心的解決方案,以期能把滾燙的日子冷靜下來,但是要就種族歧視找出長治久安的辦法, 並非易事。這並不單單是美國的問題。種族主義遠比新型冠狀病毒危險。
在我們身邊,家庭傭工或其他國籍人士和其他膚色人士有多少次遭受歧視或侮辱?就算本身不做這種事,當拒絕去對這種帶侮辱的行為大聲疾呼時,其實也成為種族主義者!
身為天主教徒,或許會為不涉及這禍害而感到自豪。真的嗎?我們對待家庭傭工有多好呢?香港在刻薄甚至虐待家庭傭工的紀錄惹人疑惑。當我們的堂區議會討論應當向另一個國籍的人仕分配多少時間的時候,我們卻沒有對本地堂區教友作出同樣要求,我們的教堂是否也漸成種族主義者?愛德始於家中!我可以做些甚麼去阻止這個「病毒」的散播?
在弗洛伊德喪生和暴力蔓延美國之後, 教宗方濟各為受害人祈禱,並且在社交媒體上說:「我們不能容忍或對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和排斥行為視若無睹。同時,我們必須認清暴力帶有自我毀滅和自取滅亡的特質。暴力並不帶來任何益處,且失去更多。讓我們為修和與和平祈禱。」
基督聖體聖血瞻禮給領受它的人提出挑戰:我們既然分享基督的聖體聖血,又會否關懷在基督內的兄弟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