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惶恐不安中的安慰
恐懼, 是人之常情。當一個人面對威脅時,就會產生恐懼。在心理學上, 恐懼是自我防衛機制下的一個很正常的反應。死亡,是眾多威脅中最大的,因為這是最徹底地面對著「我」的實體存在。可是再想深一點,人並不是只在死亡才感受到威脅。當我被人責罵、被人遺棄、被人冷落、恥笑、蓄意打壓、中傷等等,其實某程度上這個「我」都受著威脅,不過這份威脅指向人與人的關係。人生存在世有著不少的基本需要,如「安全感」、「親密關係」、「自我肯定」等,一旦給人拿走,或感到將會失去,威脅便會產生,恐懼的情緒亦會隨之而來。
曾聽過塔格萊樞機(Cardinal Luis Antonio Tagle)的一篇演說,這位原是菲律賓馬尼拉的樞機,剛在二○一九年被教宗任命為萬民福音傳播部部長。他向會眾說:「在你被人冷落、或感到迷失,甚至覺得自己無能,總是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地方、或不應該存在的時候,就是這位牧羊人,寧願拋下那健康的九十九隻羊, 而去尋找那失落的一隻;同樣,就像那位遺失了一文銅錢的婦人,立時點上燈,打掃房屋,細心尋找,直到找著。為甚麼?就只是一個原因:因為你是我的!」
「你是我的!」讓我想起很多聖經中的人物,其中有不少都表露了他有這份惶恐不安的感覺。就像今天讀經一中的耶肋米亞先知,從他一開始被召時,已經說了:「哎呀!我主上主!你看,我還太年輕,不會說話。」之後上主安慰了他:「你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有我與你同在,保護你。」(耶一6-8)另一位是梅瑟, 當天主召叫他時,他說:「我是誰, 竟敢去見法郎?」之後又說:「他們必然不肯相信我,也不肯聽我的話……」再說:「我不是個有口才的人……」(參出三至四章)雖然天主曾多次教導他如何回應法老王及民眾,但他最初也似乎是免為其難地遵從上主的旨意。可是天主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直至死去。聖經中也有這樣的描述:「以後在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一位像梅瑟一樣的先知,與上主面對面地來往。」(申卅四10)可以想像梅瑟跟天主的關係是多麼的深。
聖經中有不少人物的經歷都給我說,縱使天主的旨意在人看來匪夷所思,在履行的旅途上荊棘滿佈,每次在祈禱中希望天主拿掉它們,可是天主每次的答覆都是:「不要害怕, 我必和你在一起。」祂並沒有立時解決問題,卻給我背後的一個很大的支持。這份支持正正是在面對失落時的最大安慰,好讓自己能繼續完成祂的旨意。
就讓我們不要忘記天主與我們的這份關係:「你是我的!」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