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教會教育追求社會公義

期數
3983
刊登日期
2020.06.19
作者
集思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6 月 21 日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在疫情下,香港教區機構諸如香港明愛、勞委會和正委會等, 均呼籲大眾捐贈防疫物資, 以支援有需要人士。有多名參與分享行動的高中生認為,這些行動只是關社的一部份,相反,他們提出應思考從制度上協助那些人,以推動社會改革以達致公平分配。

這就是我們當代香港青年的進步,儘管他們或不是教友,但他們所提出的正是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中,有關社會公義的提醒:「每個社會需制訂它的一套公義制度。愛德固然超越公義…… 但愛德不能不尊重公義,公義在於把『別人應有的』給予他,這是人因他的本性及他的作為而來的權利」。

為回應具爭議的港區國安法, 近日有團體發起「罷工罷課公投」的抗議行動,教育局長楊潤雄竟因此去信學校警告不應任由學生參加「毫無意義」的公投活動,更指教師若參與罷課,是疏忽職守及「親手將政治帶入校園」,學校應採取紀律行動。

然而, 教會的教育理念卻提出,應讓青年肩負促進包括政治層面的社會公益。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發表的《天主教教育》宣言強調,真正教育之目的,「乃為培養人格以追求其個人終極目的,同時並追求社會的公益;因人乃社會之一員,及其成長、亦應分擔社會的職責」。

本篤教宗在上述的通諭進一步肯定,追求社會公益是包含了關心那些組成社會的各種架構並將之加以善用,而「愈努力促進真正的公益,也愈真實地愛我們的近人」,這「甚至可稱為政治性的愛德」。

教會訓導明顯地毫不迴避在教育中談論政治,甚至要求教育者培育青年為促進公益而參與社會政治。已故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在《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中,就教育一項也強調全人教育是教會一貫的理想,應「教育學生善盡社會責任」。

不過,本篤教宗不但沒有輕視青年的表達的憂慮和關切,他在二○ 一二年的和平日文告中更認為,這是證明他們「願意以堅定的希望展望未來」,而且「希望所受的教育能使他們更有充份的準備,去面對真實的世界」。

教宗請求那些充滿理想的青年「要有耐心、不屈不撓地追求正義與和平,培養對正義與真理之事的喜愛,即使需要犧牲或逆水行舟也在所不惜」。

今天,香港的莘莘學子面對校內校外種種紛擾,我們希望以本篤教宗在是年和平日文告中的勉語,鼓勵生於這亂世的香港青年。

「親愛的年輕人,你們是社會的珍寶。當你們遭遇困難時不要喪氣,不要輕易向錯謬的解答投降,雖然那些解答似乎最容易解決問題。不要害怕奉獻自己、面對艱苦的工作及犧牲、選擇要求忠誠與堅貞、謙虛與獻身的道路。對你們的年輕,以及對幸福、真理、美與真愛的深切渴望要有信心!這一次,要把你們的生命完完全全地活出來,它是如此的豐富、如此的充滿熱情。

你們要察覺到你們自身是成年人的榜樣和激勵。尤其當你們嘗試克服不正義與腐敗,努力去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時,更是如此……教會對你們有信心,會陪伴你們、鼓勵你們,並願意給你們她所擁有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給你舉目仰望上主,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機會,而基督本身就是正義與和平。」

  •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供稿
    教會教育追求社會公義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