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疫情讓人遠離煩囂 重新欣賞大自然愛護環境
期數
3985
刊登日期
2020.07.03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7 月 05 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梵蒂岡新聞訊)教宗方濟各六月廿一日在梵蒂岡主持公開活動時指出,疫情敦促眾人,省思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而禁足措施減少了環境污染,讓人重新發現許多地方沒有交通紛擾的美;現在隨著恢復活動,必須更負責任地照料共同家園。
意大利民間發起了不少活動,鼓勵眾人在疫情中前行,其中, 教宗提到台伯河畔的活動。這項在羅馬舉行的活動名為「台伯河單車」,單車隊伍在羅馬沿著台伯河畔前行,象徵疫情後的重新出發;既保障與會者的安全,又能讓城市以健康又自覺的方式恢復生活。
談到人與環境的關係,教宗格外強調《願祢受讚頌》勸諭中的觀點,「倘若忽視與他人、與天主的關係,就無法與環境建立關係」。「如果生態危機是現代化中的倫理、文化和靈性危機的浮現和外露,我們就無法幻想著在沒有醫治所有基本的人際關係的情況下,便能治愈我們與大自然、與環境的關係」。
當維繫與大自然間健康關係
本年是《願祢受讚頌》通諭頒布五周年,談到人與環境的關係,教宗在通諭中舉例說,由於失序的成長,「從健康衛生的角度來看,許多城市變得不適合生存,這不僅是因為排放有毒物質導致了污染,更是出於城市混亂、交通問題,以及視覺和聽覺污染的緣故」。
而在亞馬遜主教會議後的《親愛的亞馬遜》勸諭裡,教宗表明,「透過一方水土及其特色,天主彰顯出來,反映出祂無窮盡之美的一部份」。因此,不同的群體因其周遭環境,建構各自的生活概況,進而發展出一種獨特的智慧形式。「首先眷顧了我們的上主,教導我們要照顧我們的弟兄姊妹和祂每天賜給我們的環境。這是我們所需的首要生態學」;為此,智慧是個關鍵元素,以維繫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健康關係,並且負責任地創造未來前景。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