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慈幼會潘銘智七月晉鐸 學習放下自我 肖似基督

期數
3985
刊登日期
2020.07.03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7 月 05 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慈幼會潘銘智執事七月四日在聖安多尼堂晉鐸。回顧十多年的培育,他曾遇上信心危機,幸而學會「放下自我,更肖似基督」,效法善牧去醫治受傷的青年。

「『自我』太多或太少都不好,而我的缺點,是有時較為自我。修道人便正正要為服務去放下自我。」潘銘智晉鐸前與本報分享他的聖召故事,其中談到呵護受傷青年以至克服修道上的挑戰,都讓他學會去放下自我。

當「大哥哥」扶幼 入初學院學習包容接納

潘銘智的母親信基督教,爸爸和妹妹在他修道後加入了天主教會。他本人是在聖安多尼學校認識信仰,原來跟慈幼精神的青年牧民工作也有關係:當年還在讀小學的他,星期天與朋友到毗鄰的聖安多尼堂玩電腦「打機」, 週末則參加青年善會「葡萄園」,後來在學校牧民助理介紹下慕道。一九九九年於英皇書院讀中一時在堂區時領洗。

在聖安多尼堂,他參加了輔祭會,聖召也由此萌芽。「神父穿著祭衣的形象吸引了我。」他說: 「他們對青年的使命感,推動我去回應聖召」。

他在學校和聖堂負起大哥哥的角色,照顧年幼者,當時有青少年要離開輔祭會,他很惋惜,也燃起他服務青年的決心。

二○○四年他讀中六時,加入慈幼會的維豪備修院。他形容自己有時會粗心大意,剛進入備修院兩個星期,竟遺失了備修院大門及其他鑰匙。他誠惶誠恐地告之長上,長上沒有責備,只給他新的鑰匙,「當時心想:『這也不會被駡?』」這份原諒與接納,促使他在青年工作上更懂得包容。

潘銘智接受培育期間,近年完成社工學士學位,成為註冊社工。他目前在天水圍聖葉理諾堂牧民作實習外,也服務慈幼會的香港仔工業學校。「我要照顧在香港仔工業學校寄宿的學生,學生病了也要半夜照顧。」他指這一代青年面對更複雜的生活困局,有些面對家庭困難,有些具備特殊學習需要。他說與青少年相處的過程中,學會去接受他們的限制。

為服務青年考社工牌

「每位離開學校的青年,都要先與我傾談,一起回顧這段日子內的成長。這也是我關心他們的機會。」潘銘智說,「當亞當被趕離開樂園,天主都有給他一件衣服」,他亦希望幫助離校學生訂定未來生活的方向。

數年前,一位家庭背景複雜的學生,因為行為問題而退學,學生離校前也要見潘銘智。潘勉勵學生說:「我希望你把在學校學習到的誠實、勤力,帶到生活當中。」

意大利遇自我價值危機 培養實力應付牧民工作

潘銘智二○○七年在菲律賓完成初學培育並矢發初願,回港後在聖神修院接受哲學培育,也服務堂區和在香港仔工業學校實習;二○ 一五年調往羅馬學習語文及神學, 但料不到在異鄉遇上自我價值危機。

「從前在香港是『十項全能』,從輔導學生到修理水喉一手都包辦,在意大利卻因語言不通, 甚麼都不會做。」他說初到羅馬進修時,獲派到一間聖堂服務,該堂神父反問他的長上:「他不懂意大利文,我可安排他甚麼工作?」他說當時不停地反思:「我又有甚麼價值?」

他後來轉往另一聖堂服務, 期間努力學習意大利文,輾轉再回到之前拒絕他的聖堂服務,更教授堅振班,神父很滿意他的表現。這份努力過後的成長,讓他重新肯定自己。

會士各有所長 技藝用於服務

「有人說不懂踢足球,就做不成慈幼會士,這並非事實。」潘銘智說,他會彈奏鋼琴,早年也參與戲劇演出,卻不擅長體育,「在修院最困難的環節不是剪草,而是踢足球」;不過,他仍會陪伴青年行山和露營,而青年參與足球比賽時,也例必為他們打氣。

潘銘智說,昔日服務香港仔工業學校的慈幼會修士各有所長,有的擅長木工,有的精於印刷,他們裝備職業技藝,是為了傳授青年,幫助他們謀生;現在慈幼會神父負責管理學校,推動宗教教育,教導他們「要參加彌撒、反省內心、認清罪惡、辦告解」,讓青年在信仰氛圍中成長。

潘銘智希望效法善牧,「為亡羊焦急,呵護受傷的羊,照顧病弱的羊」,而他在培育過程中領悟到,在跟隨主耶穌的同時,更要在行動上肖似他,成為善牧陪件青年成長。(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潘銘智執事晉鐸禮
日期:七月四日週六
時間:下午三時
地點:聖安多尼堂 
座位所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