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X通識】復仇母親 Bring Me Home

期數
3985
刊登日期
2020.07.03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7 月 05 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正妍與秉國的獨生子允秀於六年前無故失蹤,夫婦倆一直沒有放棄,印製傳單及駕車穿梭不同城鎮追查兒子下落。一天,秉國因電話惡作劇導致交通意外身亡,正妍萬念俱灰之際,接獲神秘電話,聲稱在鄉郊漁村有一名樣貌及身體特徵跟允秀一模一樣的孩子,決定前往了解,卻發現平凡純樸的漁村隱藏著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電影故事取材自韓國社會的真實個案,導演透過寫實及細膩的敘事手法,展示社會陰暗的一面——兒童被誘拐及販賣,淪為童工,長期被勞役、剝削及虐待。女主角憑著一股母愛和剛毅,鍥而不捨追查,不惜冒險深入虎穴,彷彿聽見失蹤兒子的絕望哀求,誓要帶他回家。電影原名Bring me home,直譯就是「帶我回家」,本地電影發行商將影片譯作「復仇母親」反而及不上原本戲名貼切。

理應捍衛社會秩序的執法者竟然是邪惡勾當的幕後主腦,以強權蓋過真理;眾村民縱使知悉一切違法行為,因著自身的利益,竟選擇保持緘默或是謊話連篇,互相掩飾和包庇,甚至試圖「消滅」女主角,足見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毫無悔意,不斷編撰理由為自己辯解開脫,令人齒冷。女主角無所畏懼,決意為無聲者及弱勢社群發聲抗爭,那份勇氣令人敬佩。

劇中的兩名兒童長期受到村民虐待,變得懦弱怕事。事實上,虐待的定義不單限於身體傷害,還包括性侵犯、疏忽照顧(身體、醫療、教育及情感四方面)及精神虐待(例如透過語言辱罵及批評或禁閉屋內)。孩子們的價值觀完全被扭曲,從沒感到快樂,嚴重影響兒童身心發展。

的確,我們對邪惡或不公義視而不見、不施予援手,助紂為虐,其實無異於共犯幫兇,天主教社會訓導指出:公義是人類社會其中一項基本價值(其他價值還包括真理、自由、愛),實踐這些價值,達致個人完善,使社會生活更富人道。這些價值是政府不可或缺的指標,用以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上的改革,以及制度上的必要改變」(宜參看天主教教理1928-1942 條,2425-2449條)。

香港制訂多條法例禁止販運人口、虐待、非法禁錮、刑事恐嚇、誘拐兒童等罪行,例如香港法例第512章《擄拐和管養兒童條例》及第213章《保護兒童及少年條例》,一經定罪,可判處監禁刑期。 

討論問題: 

  1. 故事採取開放式結局,你認為故事將如何發展下去? 
  2. 當你遇上不平等或不公義事情,你會怎樣處理?為甚麼? 
  3. 試選取一則與兒童有關的新聞,分享你的見解和感受? 

參考資料


韓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108分鐘
網上影視店有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