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閱讀進入心靈綠洲

期數
3986
刊登日期
2020.07.10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7 月 12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香港書展將於七月十五至廿一日假會展舉行, 主題是「心靈勵志」,期望為市民帶來一片心靈綠洲。

多年來,公教團體於書展上推出新書並舉辦活動,以滋養大眾心靈,並分享福音喜訊。但今年教區機構因應疫情,早前決定退出書展,不設天主教展區,另覓途徑舉行小型書展;而個別天主教出版社則仍參與書展兒童天地。

面對當前的疫情與社會困擾,人心希望找到出路,對心靈綠洲愈發渴求。教會團體當如何回應社會需要,去安撫這些受困受傷的心靈?

閱讀充實自己可說是其中一個方法。教會團體可加強推廣閱讀,如舉辦書展或讀書會,善用信仰書籍去幫助人成長。

然而,在城市中建設心靈綠洲,終需要幫助人把閱讀融入生活當中,以書為伴。 

回應閱讀講求效益與速度的文化,學者弗萊徹(Lancelot R. Fletcher)便提倡「慢讀」,鼓勵讀者放慢節奏,細嚼作者的真正意思。為信徒,甚至可反省文字如何回應我們的信仰。

在香港,出版學會最近發表「香港全民閱讀調查」,當中訪問了二千多名市民,三成四受訪者於過去一年沒讀過實體書,除了沒此習慣,不讀書主因是「無時間或工作太忙」;惟疫情期間另有兩成七受訪者多了看書。出版學會鼓勵市民在家藉著「慢讀」減壓。

放慢殊不容易,因當代已為閱讀賦新定義:這包括互聯網上的高速「搜尋」,滑兩滑手機便要找到最精簡的答案。雖然慢讀未必受主流所歡迎,但於當代人面對巨大壓力與迷惘之際,慢讀或能幫助他們留意身邊的美好風景,找到心靈綠洲。

慢讀需要配合多項條件,第一是要有「閒情」或「心靈空間」:在信仰書籍報刊中,文字盛載聖言與信仰見證,基督徒在閱讀過程中,是否也需要放慢思緒,從書中所述,默想自己的生活經驗,甚或停下來祈禱? 

慢讀也需要「同行者」:不少堂區設有圖書閣,信徒可否善用這些書籍作分享?公教家庭內,既要共同祈禱,也需要共讀,新推出的中文版《天主教親子教理》,便能成為家庭傳承信仰的趣味讀物。

心靈綠洲需要「嚮導」:牧者能否也在文字以至互聯網世界內,分享一些他們慣讀的靈修書籍?公教出版社不斷推出好書,文筆好的信徒可否更主動撰寫書評,去分享他們的信仰感悟? 

讓我們在這閱讀的季節把握培育與關懷的良機,善用書本去安慰我城受傷而疲倦的心靈,讓眾人在信仰的光照下,在書本找到生活方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