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希爾博士應教院之邀

刊登日期
2011.06.26

(本報訊)澳洲學者費希爾博士(Dr. J. Fisher)應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之邀,於五月二十六日舉行講座,介紹他研究的心靈健康衡量方法 SHALOM (Spiritual Well-being Questionnaire)。他認為,心靈健康是一切健康的最根本,包括生理、精神、情緒、社交及職業。

心靈健康研究講求自己與其他方面關係的質素,衡量方法是透過二十條涵蓋四個幅度題目的問卷,包括個人 (Personal)、社區(Communal)、環境(Environmental)和超性 (Transcendental)層面。被訪者分別以其理想(Ideal)及真實感受(Feel)去回答問卷,再比較於兩個狀況下得出的分數,得出的數值愈相近表示理想與現實相若,即心靈愈健康和諧;數值相距愈遠則相反。

個人方面,問題會圍繞被訪者的身份認同、生命價值和人生目的;社區會較著重在道德和文化上及與人的關係,會被問到對他人的愛、信任、尊重等;環境即是講求與大自然、環境的聯繫和融合;超性層面則包括對創造者的崇敬、祈禱生活及與至高者的關係。

對於理想和真實感受相距較遠的心靈健康不和諧的組別,博士提議介入幫助,以提升心理健康質素。研究顯示,經過輔助後,這些組別的心靈健康數值會得以提升,更接近其理想數值。

費希爾博士承認,問卷包括超性層面這方面最具爭議性,因好些意見認為若被訪者是無神論者,便未必能應用此項。然而博士重申,SHALOM是用以作自身比較,非與人相比,亦沒有一個特定分數去界定健康與否。引入此項是要去切合有信仰者的需要,故不同群組的受訪者在四個幅度上也會有很不同的分數,如有信仰人士在超性方面分數會較高,無神論者即相對偏低。

費希爾曾應用這心靈健康衡量方法於不同地方如澳洲、加拿大、英國、南非及香港的學校、醫院、教會、商業機構,並曾幫助一些有問題團體,如為酗酒者作問卷調查,並作出及時適切的幫助。

費希爾是基督教徒,講座後他分享其信仰歷程。「我們要認清自己是真正愛主,如祂愛我們一樣;還是我們的相信其實是出於害怕。我們要認識天主是誰。」他說,耶穌不是與學者、有錢人交往;相反,祂關懷貧困者、妓女,他鼓勵教友們仿傚耶穌的芳表。

「我二十九歲之前只相信自己。」但三件奇跡在他二十九歲時發生,叫他反思生命的追尋是甚麼。「第一件,我遇到一個雙手痙攣的男士,他連綁鞋帶也做不到,有次牧師為他祈禱,他竟然奇跡地康復過來;第二件是有次我到紐約,忘記帶任何聯絡電話號碼,無奈徬徨之際惟有到郵局檢查自己的信箱,竟然有一封來自紐約的信。」

「第三件是,我以前教書時常常挑戰基督學說,班上有一個天主教徒學生向我說:『天主有天會叫你相信!』」 費希爾博士不以為意。豈知有一夜強烈閃電,他家中的爐頭被閃電擊中而著火,幸好當時只是凌晨一時多,他仍未就寢,能及時將火撲熄。「若事件發生於一小時後,後果不敢想像。」三件事情絕不是偶然,他知道天主一直看顧著他,亦知道是時候去回應祂的愛,故決定領洗。

費希爾博士有四十八年的教學經驗,他研究心靈健康方面亦已十七年,亦是多間學院的高級研究員,包括墨爾本大學及香港教育學院。他的SHALOM心靈健康研究曾被翻譯成八種語言,被多個地區的學院或宗教關懷組織採用。(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