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的憧憬——五十年後

期數
3986
刊登日期
2020.07.10
作者
恩保德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7 月 12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後的這五十多年間,教會內就梵二有極多的研究、分析、爭論,甚至出現分裂。澳洲著名神學家拉什神父(Fr. Ormond Rush)在對梵二所頒布的十六份文件作出深入研究及剖析後,最近出版了一本長達六百二十四頁的書籍,名為《梵二的憧憬》(The Vision of Vatican II)。拉什神父把《梵二的憧憬》列成二十四項原則,並從梵二的十六份文件中擷取相關資料以作引證及闡釋。拉什神父希望藉此著作讓教會團體,以致學生們再也不要在梵二的某些瑣碎片段中執拗,而應以宏觀的看法,著重梵二整體的觀點。

我在閱讀《梵二的憧憬》時,已感到我需要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幾個原則。當然大家能主動閱讀更好, 不過我無意在此推銷這本書籍。為生於梵二之前的我, 在梵二之後的這五十多年,我都在積極了解梵二。我非常欣賞這本書。書中所述的二十四項原則,代表梵二的不同觀點與角度, 其主要任務就是更新教會。這二十四項原則就像達成這任務的二十四條溪徑。拉什神父認為這二十四項原則亦可作為量度梵二對教會團體影響之深度。

我從出生至二十四歲前都居住在歐洲及意大利,這二十四年可說是浸淫於特倫多的教會內。整個歐洲教會都受著特倫多文化的影響, 無論在禮儀,或在神職與教友的關係,或與其他基督教會的關係,或與非基督宗教團體的關係等等。在想法上,則是以拉丁文為優先,拉丁音樂在禮儀中亦佔有優先的地位。由我十九歲至二十四歲,我覺得自己的思想有了重大的轉變,我開始接收不同的信息,閱讀不同的刊物,甚至是那些為當時的教會屬不合法的刊物。二十四歲那年晉鐸後,我被派到香港教區。在香港不足一年,便收到教宗要召開一個特別的大公會議的訊息,我即時感到非常興奮,因我對此充滿期望。在香港這個非拉丁文化中生活,我開始感受到香港與歐洲教會截然不同, 我更感到教會更新的必要,好讓教會的福傳工作能做得更好。

近年來,我接觸到的年輕神父修女,他們都覺得自己保守, 承認自己喜歡特倫多文化及禮儀, 他們也承認自己難以接受梵二的新思維,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很傳統。我在閱讀《梵二的憧憬》時,我更感到梵二的思想才是「正式的傳統」。我更不明白,人們為甚麼會稱特倫多教會是最接近耶穌所建立的教會形象。在這,我很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個經驗。當我在羅馬時,或每次我到羅馬時,我都會抽時間到梵蒂岡西斯汀小堂去觀賞米開朗基羅(Mi c h e l a n g e lo)的壁畫,這些壁畫奪去我的一切目光,我特別喜歡《創造亞當》和《公審判》,而這些作品已有幾百年歷史了。因為以前沒有電燈,都是用燭光照明,所以壁畫上已鋪了厚厚的煙漬。不過,這些壁畫的形象和色彩已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在西斯汀小堂完成翻新工程後,意大利的朋友邀請我,務必回去看一趟。因為技高的工匠們已把壁畫上多個世紀以來的污垢煙漬除去,回復米開朗基羅當年作畫時最原始的色彩。可是,當我舉頭再仰觀這色彩奪目的壁畫時,我的思想立時停頓了一秒,為何這完全不像那深刻我心的壁畫呢!我只能在那色彩斑斕中找到一個細小的三角形, 那舊痕跡是工匠們故意留下,讓人可作比較。那鋪滿污垢與煙漬的壁畫竟然在人們心目中奪去了米開朗基羅原畫的地位!習慣了,就是習慣了,我們認為是最傳統的竟取代了基督原創教會的面貌,梵二只不過是要去除舊漬回復教會最原始的面貌罷! 

梵二的憧憬就是更新教會,把教會在歷史中所積累的污垢陋習清除,「使教會面目上反映的基督之光,照耀到每一個人」(教會憲章1)。

•系列之一

 

 

Youtube - 《梵二的憧憬》第一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