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之光 啟發愛心 — 徐光啟之友馳援歐洲抗疫紀實

期數
3987
刊登日期
2020.07.17
作者
周 輝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7 月 19 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二○ 二○ 年三月廿一日晚, 一封來自意大利的求助信揪動了許多微信群友的心。這封信來自意大利利瑪竇故鄉馬切拉塔教區前任主教、羅馬天主教聖心大學校監吉烏利奧多利主教。 那一天,近八百名意大利人被新冠病毒無情地奪走生命。無論是意大利的前線醫護人員,還是意大利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堂區、修院和養老院,防疫物資都嚴重匱乏。人們在缺乏口罩、護目鏡,沒有隔離服的情況下與死神抗爭。作為非政府機構的天主教會,他們的醫院、堂區、修院和養老院,都無法優先獲得政府分配的口罩等防疫物資。很多神父、修士和修女年事已高,是最容易遭到新冠病毒攻擊的人群。情勢愈來愈糟, 噩耗不斷傳來。意大利首屈一指的大醫院羅馬傑美利醫院也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病人,可是這裡同樣面臨著醫療資源緊缺,醫療系統幾近崩潰的困境。這所醫院是羅馬天主教聖心大學的教學醫院,教宗也在這家醫院看病,還在疫情中親臨醫院看望祝福醫護人員。這時,吉烏利奧多利主教向中國教會及教友發出了求助信,意大利利瑪竇研究中心的中國神職人員將求助信譯成中文,並發送到中國的各天主教團體,祈願能得到中國教會及教友的幫助。 那天夜裡,在香港教區工作的一位神父將這封求助信發到了上海的一個微信群裡。復旦大學的朱曉紅博士看到這則信息就立刻在微信群裡呼籲大家為羅馬捐贈口罩,並組成「可愛的人們:羅馬捐贈群」,立願為傑美利醫院籌款捐贈一萬隻N95口罩。 三月廿二日, 籌備了第一批資金,在專業醫生團隊的指導下訂購了一萬隻口罩,並開始國際快遞的通關工作。此時,傑美利醫院醫療代表的郵件又來了: 他們急需FFP2、FFP3型口罩,不過其他任何口罩或醫用外科設備都需要;羅馬梵蒂岡大藥房已向意大利海關報備案,可為捐贈物資提供綠色通道。可是, 經過一天的奔波, 大家發現,醫用級別的口罩要求高、採購難、空管條件嚴苛,與此同時,很多群友聽說數十位意大利神職人員染病去世的消息後強烈要求增加定點捐贈的對象。傳信部一位神父也打來電話,羅馬修女院總院的三百多位修女急需口罩,因此義工們決定立刻調整策略,先向羅馬修女院總院捐贈一批一次性口罩。 從三月廿三日開始,羅馬捐贈群的義工們一邊訂購口罩,一邊設法開拓其他捐贈渠道。第一批捐贈物資很快從供貨方發貨,捐贈群的義工團隊也迅速建立並完善起來, 並決定追隨四百年前上海第一個天主教教徒徐光啟的美好德表,感念意籍耶穌會會士利瑪竇神父在中國的開教之恩,仿傚『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人事非測,賢友胥助』的團結精神, 故將該微信群取名為『徐光啟之友』。」 截至四月廿三日,徐光啟之友共寄出約三十二萬隻口罩、六點五萬雙手套、四千三百一十件隔離防護服及二千五百副護目鏡,分別捐贈給羅馬傑美利醫院、巴黎教區聖母基金會、美國加州耶穌會聖心中心以及意大利、西班牙各教會附屬養老和社會服務機構。 朱曉紅十分感慨地寫道:「從原本只想捐一萬個口罩的初心,走到今天,有群內諸位的努力,那麼多捐贈人的慷慨,更有諸如物流貨代公司的員工、司機、各種根本沒有被看見聽見的人的默默奉獻…… 我只能說全程、每天都充滿了奇跡。我們的內心有太多的感恩。」 四月廿五日以後, 中國的海關出口政策變得愈來愈嚴苛,捐贈活動也遇到了更大壓力,義工繼續定點捐贈救急的初心變得愈來愈難,對未來走向也感到有些徬徨和迷茫。但不論未來如何,能在一個多月為全球抗疫事件進行的人道主義援助,不僅拯救了生命,而且加強了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聯繫, 用教會之光照亮了社會。正如梵蒂岡新聞發言馬特奧布魯尼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舉動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天主教團體對參與防疫工作的人的聲援,同時也是對受影響者的救濟。他說:「教廷對這一慷慨的舉動表示讚賞,並對主教、天主教信徒、機構和所有其他中國公民的這一人道主義行動表示感謝,並向他們保證教宗的敬意和祈禱。」最早發出傑美利醫院求助信息、在香港教區工作的那位神父說,徐光啟之友的義舉, 是天主聖神的工作, 是中國教會在普世教會散發出的「光」,也一定會「啟」發其他教友的愛心。

二○ 二○ 年三月廿一日晚, 一封來自意大利的求助信揪動了許多微信群友的心。這封信來自意大利利瑪竇故鄉馬切拉塔教區前任主教、羅馬天主教聖心大學校監吉烏利奧多利主教。

那一天,近八百名意大利人被新冠病毒無情地奪走生命。無論是意大利的前線醫護人員,還是意大利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堂區、修院和養老院,防疫物資都嚴重匱乏。人們在缺乏口罩、護目鏡,沒有隔離服的情況下與死神抗爭。作為非政府機構的天主教會,他們的醫院、堂區、修院和養老院,都無法優先獲得政府分配的口罩等防疫物資。很多神父、修士和修女年事已高,是最容易遭到新冠病毒攻擊的人群。情勢愈來愈糟, 噩耗不斷傳來。意大利首屈一指的大醫院羅馬傑美利醫院也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病人,可是這裡同樣面臨著醫療資源緊缺,醫療系統幾近崩潰的困境。這所醫院是羅馬天主教聖心大學的教學醫院,教宗也在這家醫院看病,還在疫情中親臨醫院看望祝福醫護人員。這時,吉烏利奧多利主教向中國教會及教友發出了求助信,意大利利瑪竇研究中心的中國神職人員將求助信譯成中文,並發送到中國的各天主教團體,祈願能得到中國教會及教友的幫助。

那天夜裡,在香港教區工作的一位神父將這封求助信發到了上海的一個微信群裡。復旦大學的朱曉紅博士看到這則信息就立刻在微信群裡呼籲大家為羅馬捐贈口罩,並組成「可愛的人們:羅馬捐贈群」,立願為傑美利醫院籌款捐贈一萬隻N95口罩。

三月廿二日, 籌備了第一批資金,在專業醫生團隊的指導下訂購了一萬隻口罩,並開始國際快遞的通關工作。此時,傑美利醫院醫療代表的郵件又來了: 他們急需FFP2、FFP3型口罩,不過其他任何口罩或醫用外科設備都需要;羅馬梵蒂岡大藥房已向意大利海關報備案,可為捐贈物資提供綠色通道。可是, 經過一天的奔波, 大家發現,醫用級別的口罩要求高、採購難、空管條件嚴苛,與此同時,很多群友聽說數十位意大利神職人員染病去世的消息後強烈要求增加定點捐贈的對象。傳信部一位神父也打來電話,羅馬修女院總院的三百多位修女急需口罩,因此義工們決定立刻調整策略,先向羅馬修女院總院捐贈一批一次性口罩。

從三月廿三日開始,羅馬捐贈群的義工們一邊訂購口罩,一邊設法開拓其他捐贈渠道。第一批捐贈物資很快從供貨方發貨,捐贈群的義工團隊也迅速建立並完善起來, 並決定追隨四百年前上海第一個天主教教徒徐光啟的美好德表,感念意籍耶穌會會士利瑪竇神父在中國的開教之恩,仿傚『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人事非測,賢友胥助』的團結精神, 故將該微信群取名為『徐光啟之友』。」

截至四月廿三日,徐光啟之友共寄出約三十二萬隻口罩、六點五萬雙手套、四千三百一十件隔離防護服及二千五百副護目鏡,分別捐贈給羅馬傑美利醫院、巴黎教區聖母基金會、美國加州耶穌會聖心中心以及意大利、西班牙各教會附屬養老和社會服務機構。

朱曉紅十分感慨地寫道:「從原本只想捐一萬個口罩的初心,走到今天,有群內諸位的努力,那麼多捐贈人的慷慨,更有諸如物流貨代公司的員工、司機、各種根本沒有被看見聽見的人的默默奉獻…… 我只能說全程、每天都充滿了奇跡。我們的內心有太多的感恩。」

四月廿五日以後, 中國的海關出口政策變得愈來愈嚴苛,捐贈活動也遇到了更大壓力,義工繼續定點捐贈救急的初心變得愈來愈難,對未來走向也感到有些徬徨和迷茫。但不論未來如何,能在一個多月為全球抗疫事件進行的人道主義援助,不僅拯救了生命,而且加強了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聯繫, 用教會之光照亮了社會。正如梵蒂岡新聞發言馬特奧布魯尼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舉動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天主教團體對參與防疫工作的人的聲援,同時也是對受影響者的救濟。他說:「教廷對這一慷慨的舉動表示讚賞,並對主教、天主教信徒、機構和所有其他中國公民的這一人道主義行動表示感謝,並向他們保證教宗的敬意和祈禱。」最早發出傑美利醫院求助信息、在香港教區工作的那位神父說,徐光啟之友的義舉, 是天主聖神的工作, 是中國教會在普世教會散發出的「光」,也一定會「啟」發其他教友的愛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