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教區劉富根神父晉鐸四十載 傳承足球文化 培養青年品德

期數
3987
刊登日期
2020.07.17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7 月 19 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兒時經常到聖堂踢足球,踢罷神父總會給我們一元到士多買西瓜波(膠足球), 我自此愛上足球。」晉鐸四十年的教區神父劉富根,因著在聖堂踢足球而得享快樂童年,其後他亦透過推動足球運動,去培養青年品德與體藝,同時延續昔日堂區神父對青少年的關懷。

油蔴地聖保祿堂主任司鐸劉富根神父最喜歡陪伴小孩和長者,平日也會買零食和汽水給青年享用,「這是延續昔日神父對我們的慷慨,我也很享受開會後與教友踢波的時光」。

劉神父兒時的教會生活,總離不開在聖堂踢足球,「恩理覺主教紀念堂(現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外面是公主道,有很多車輛經過,每次輔祭開會後踢波,常錯腳把波踢出馬路,令波被車轆爆」。堂區主任司鐸李若安神父有見及此, 便給他們零錢買新膠波,劉神父也一直珍惜這份關懷。

自幼劉神父愛上足球運動,晉鐸後亦然。昔日他會參與堂區舉辦的足球比賽,後來更與教友一起為教會團體舉辦足球比賽,設有小學組、中學組、公開組,在教會內推廣足球運動;又創辦「主教盃」,每年吸引不少天主教學校的足球隊參賽。

他鼓勵小學生踢足球,讓他們培養青年品德與體藝。他說足球能幫助教友建立友誼,昔日牧養堂區時所結識的「波友」,成為了今天的「老友團」,更是信仰上的同行者。近年則因眼疾而要掛靴。

三歲時與母親和兄姊一起領洗的劉富根,年少時與父母、姊姊、兩名哥哥和兩名弟弟同住。每朝早上,父母上班、兄姊返上午班,惟獨他就讀下午班,「早上沒事做,便到聖堂輔彌撒」。

自少雖不愛讀書 拉丁文與操行俱佳

劉富根把修道的意願告訴了堂區神父,堂區的林致遠神父到暑假便詢問劉母讓兒子入修院的意願,母親明白做神父是好事,一九六六年劉富根便以十四歲之齡入備修院。當時家中未奉教的劉父對兒子入修院有微言,責怪母親送兒子去做「和尚」,直至後來家人每週日到修院探兒子, 父親多了解後,也接受了孩子修道。

劉神父坦言自小不愛讀書,成績表上操行卻高達九十多分,除了拉丁文及格,其餘數學、物理、化學也不合格,「我把成績表帶回堂區給李若安神父看,神父認為我有好的品德,加上拉丁文及格,認為這正好是神父必須具備的才能,至於其他學科,成績差也不要緊⋯⋯」。

後來他與周景勳同一天入聖神修院,「他(周景勳)有爸爸拿行李;我父母要上班,便由二哥送我,大家由聖堂出發坐巴士,抵達香港仔再乘搭小艇到修院」。

由備修院到進入「大修院」聖神修院前, 他讀過筲箕灣慈幼中學、天主教南華中學、天主教培聖中學。一九八○年六月十七日, 劉神父與另外四人一起在主教座堂晉鐸,他說晉鐸那天是端午節,而每年的六月十七日和端午節正日,都是他們的晉鐸紀念日。

近年每逢主日黃昏,劉神父都會向獻主會胡頌恆神父(John Wotherspoon) 借出聖保祿堂聖堂的場地舉辦基層飯局「Pizza Party」,讓他們邀請坊眾到此享用晚飯。

「胡神父讓我更明白,牧者需要關心社會的需要。」他亦同時形容自己是「和理非」(追求和平理性非暴力)神父,而每當見到社會問題, 特別是青年對社會失望,「有的由和理非轉為反抗,更甚者仇視社會,我唯有在講道中請青年千萬別去復仇,正如聖經中耶肋米亞先知說:『復仇是天主的事』,你可以祈禱,但不可復仇,也不能以暴易暴」。他也向青年說:「要改變社會,讀好書便是方法之一。」

關心長者 結伴外遊

劉神父也喜歡與長者一起,尤其與長者結伴旅遊:到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窟等地,「無論是否教友,不少長者在晚年無人理會,趁著長者仍有體力,我希望跟他們一起飽覽世界」。想不到,少時入修院的動力——環遊世界,最後是結合牧民工作而達成。

回顧四十多年的鐸職,他說每天都提醒自己,要以純潔的心去面對一切,正如當年晉鐸時所選的聖詠所言:「天主,求你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求你使我心重獲堅固的精神。」(詠五十一12)(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