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暫緩墮胎之反思
在新冠肺炎影響下,多國都實施家居隔離及限聚令,不少醫院亦暫停墮胎手術,暫時保存了小生命。香港的公立醫院自本年二月中亦曾暫停墮胎手術。在這特殊的情況下,倒可保著不少未出生的無辜嬰孩生命。有原來安排在公院進行墮胎手術的女士,仍堅持轉往私家醫院進行手術—— 即使要應付高昂費用。
在澳洲和俄羅斯的醫院亦有類似情況。意大利自三月底在較緊張的醫院暫停墮胎手術,但受到兩個德國主張墮胎權的組織警告:聲言此限制會危害有需要的婦女的健康和生命。至於德國,墮胎手術沒有受疫情影響,法國和西班牙亦如是。
美國直至六月份已先後有十個州的醫院停止墮胎手術,但有醫生認為應放寬政策,向一些婦女發放終止懷孕藥物,讓她們自行在家中服用。
英國自三月份開始,懷孕十週或以下的婦女,可選擇親自前往早期懷孕診所求助,甚或以電話或視像聯繫醫生,然後由診所郵遞墮胎藥物給孕婦。
在嚴峻的疫情下,留在家中的時間長了,懷孕率增加,尋求終止懷孕率也相對上升。
據香港家庭計劃會稱,今年首三個月,收到二千七百宗終止懷孕申請,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兩成。社福機構「母親的抉擇」四月收到的求助電話急升八成。可以想像,主要是當事人沒有妥善的生育計劃。
對於全球多國在疫情下,難以提供終止懷孕措施,一般看來,這些被迫改變的措施,確實救回多個小生命。
疫情下,多國的經濟都大幅下滑,失業率劇增,如在這時候懷孕,自然會加重負擔,而或急切有墮胎之念。這些求助的父母大多數說是「意外」懷孕了。
如行動並非被迫、而是出於自由意志地自願接受,那就是一時衝動的後果,並非是意外所做成。人必需要為自己的行動承擔責任,如認為當初的行為是錯誤然後打掉自己的骨肉,豈不是錯上加錯?雙方的責任絕不應由一個無辜的小生命來賠補。
至於英美的措施,在懷孕初期只送遞藥物在家中自行墮胎,如個中沒有給予道德及心理輔導,筆者認為就是鼓吹墮胎。
尤其對於心智未成熟、性知識薄弱的年青人,會否不恰當地利用這項措施。
筆者認為各地政府在家居隔離及限聚令下, 同時亦應提醒市民妥善的生育調節計劃,更可效法天主教會呼籲以自然生育調節法,由專業人士在大眾媒體教導。
男女雙方必須在互相體諒及協調下,圓滿地實行這自然生育調節法。胎兒從受精開始已經是一個生命,都是天主創造的可愛而寶貴的子女, 賦予尊嚴和出生權。墮胎等同謀殺無辜的生命, 任何人包括父母不能決定嬰兒的生死權,生育繁殖是造物主要我們與祂合作延續祂的創造工程(參創一27)。
作者為聖神修院神哲學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