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研究中心發表報告 《同桌共餐》論基層飯局成效

期數
3990
刊登日期
2020.08.07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8 月 09 日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 本報訊) 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七月發表研究報告, 探討本地堂區「基層飯局」的發展經驗,建議堂區反思投入社區工作的定位,並連結教會內更多單位一起合辦這類愛德服務。

本地堂區近年相繼舉辦基層飯局,透過聚餐和定期活動,幫助基層人士建立社區網絡,定期取得基本的餐食。疫情下堂區暫停飯局,部份則轉到社區派飯和防疫物資。

飯局建立友誼  減除「關係貧窮」

天主教研究中⼼主任林榮鈞博士在《同桌共餐——香港天主教基層飯局研究報告2019》(五月初版)總結時表示,研究結果反映,⾹港只是表⾯上物質富裕,但仍有不少貧窮⼈口,⽽堂區的飯局除了是物質上的關顧,更做到⼼靈上的慰藉,彌補社會上的「關係貧窮」。關係貧窮即人際關係上的匱乏。

研究於去年以問卷和聚焦訪問,去了解堂區基層飯局的經驗。中心研究助理黃奕清對本報說,不少基層人士缺乏支援網,基層飯局讓教徒關懷基層,為他們擴闊在社區的支援網;同時讓教徒反思自己與社區的關係。

「不少基層飯局是由明愛社工聯繫參加者。有堂區自行舉辦飯局時,會擔心有否足夠參加者,這提醒堂區教徒,平日他們有否關心基層鄰里。」黃奕清以受訪的聖母玫瑰堂為例,稱堂區教友平日有探望長者,更藉著飯局進一步服務他們。

反思堂區的社區角色  聯繫不同單位提供服務

報告指出, 研究人員向全港五十二個堂區發問卷,有三十二個堂區回應。

至去年上半年,有十個堂區定期舉辦飯局、十一個非定期舉辦。以上二十二個有舉辦飯局的堂區當中,六成七指最大的困難是安排和協調義工。

以往從未或去年內沒有舉辦飯局的堂區表示,不辦主要原因是沒有地方、設備和人手;被問及會否舉辦飯局時, 這些堂區當中,有三成一指社區內已有其他團體舉辦飯局, 兩成指社區的經濟階層不需要此類活動。

此次研究設聚焦訪問, 發現基層飯局為參加者擴闊人際網絡,同時能連結社會資源去幫助基層人士;飯局不「硬銷」信仰,但具備福傳及關愛幅度。

報告引述聖母堂受訪者指出,飯局也讓堂區信徒透過飯局參與愛德服務,讓受助者互相建立友誼。

在聖母玫瑰堂飯局的研究個案中,受訪教徒指最初也擔心難以應付食物份量,不及外出派飯般方便。但考慮到飯局有助出席者互動交流,堂區決定集合義工開展飯局,參加者多是堂區在西環區探訪的獨居長者。

報告建議,有意進一步發展基層飯局的堂區,可考慮讓相關團隊變為常設小組,並由從事關社工作的善會和團體所組成;堂區亦可邀請學校等不同團體參與。

談到基層飯局的構思,堂區關社支援小組前召集人陳志明神父在報告序言中指出,飯局由堂區關社組、明愛社工、聖雲先會及終身執事協調和推動;可以考慮在總鐸區內推動讓相關堂區合辦,飯局不單只分享食物,也共同探討民生議題,讓教徒和弱勢家庭建立情誼。(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