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黑夜與繁星

期數
3993
刊登日期
2020.08.28
作者
黃錦文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8 月 30 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耶二十 7 ﹣ 9 ∣ 答唱:詠 63 ∣ 讀經二:羅十二 1 ﹣ 2 ∣ 福音:瑪十六 21 ﹣ 27

仲夏午後,陽光灑滿天地。窗外,遠山清翠。心湖平靜,水波不興。展開聖經,一顆心, 乘著想像的蘭舟,沿歷史的長河,溯流而上,回到紀元前的南國猶大。

主前五九八年,巴比倫王拿步高圍困耶路撒冷,耶苛尼雅王投降。猶大國的貴族、權貴、司祭、工匠等首次充軍巴比倫。巴比倫王委任漆德克雅為猶大國王。由於大部份官員和百姓,相信埃及是救星,猶大國遂與埃及和其他小國形成聯盟反抗巴比倫。巴比倫於主前五八七年再度進攻耶路撒冷,將整個耶京連同聖殿毀滅,國王被剜去眼睛後充軍巴比倫,猶大國遂亡,是為第二次充軍。

面對國家興亡,耶肋米亞善盡先知的職份,向君王及人民傳達上主的旨意:不應與弱國埃及結盟,唯有歸順巴比倫,才能保存國家。可惜上至政府官員,下至百姓,掩耳不聽先知的神喻, 並視其為賣國賊。先知被逮補、監禁、虐待,最後被棄於污泥坑中,任其自生自滅。

先知受命向人民傳達上主的旨意,但人民冥頑不靈,上主的神喻,似乎遲遲未能實現,先知的內心,浸淫在無邊的苦痛中。先知遂抱怨上主引誘(欺騙)了他,讓他終日成為笑柄,被人嘲笑。然而,當先知企圖放棄上主所授使命,不再為天主發言時, 內心卻經驗到強烈的痛苦,深入骨髓,有如火在焚燒,無法控制。(耶廿7—9) 

神學家拉內認為,人類受造之初,上主的恩寵滲透人性,人被提升至恩寵的境界。人佇立上主台前,聆聽祂以人的語言,細訴自身的奧秘。恩寵推動人嚮往天主,助人全心委順,承行天主的旨意。然而,天主恩賜人自由意志,面對上主的召喚,人需作自由的抉擇:承行主旨,不斷超越自己,回歸聖父;反之,追逐偏情私欲,離開天主,永墮地嶽。耶肋米亞先知身處天主和人民鬥爭的狹縫中,雖經驗到內心極端的苦楚,仍忠於上主的召喚, 因為恩寵在他內如火焚燒,使其欲罷不能,唯有承行主旨,才能獲致內心的平安。

保祿宗徒勸勉羅馬的信友(羅十二1—2),必須明辨世俗與天國的本質差別。五光十色的世界,充滿各式各樣的誘惑,常使人誤入歧途,忘卻天國的路。人必須站在天主台前,傾聽天主的細訴,明辨聖父的旨意,回應其召喚。既辨別聖意,務必承行主旨:獻上自己的生命,作為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如此,才能行走成聖的路,回歸天上家鄉。

耶穌和門徒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談論自己將來的苦難、死亡和復活。(瑪十六21 — 27 )伯多祿大驚失色,無法接受默西亞、天主子如此不堪的下場。遂拉耶穌到一旁,極力勸戒:「主,千萬不可!這事絕不會臨到你身上!」耶穌立刻斥他為撒殫,因為西滿體會的是現世的價值:默西亞必須領導猶太人推翻羅馬人的殖民統治,復興以色列國。主耶穌卻著眼永恆的天國。聖子降世,目的不在復興以色列國而在人靈的救贖。聖父啟示伯多祿, 助其認出耶穌為降生的聖子,可惜他仍執迷於此世的圓滿,將復國視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耶穌藉此契機,鄭重向門徒宣告,人須在天國與世界之間,作存在性的抉擇:選擇現世的生命,必會喪失永恆的生命;但為了基督和天國,犧牲現世生命,必能獲得永恆的生命。人如果願意獲得天國,就要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與他同走苦路,共赴至亡,出死入生。

天主自由召喚,人自由回應。恩寵在人性深處,推動人作明智辨別、正確抉擇、承行天父的旨意。無論如何色彩繽紛,世界終會消逝,靈魂卻是永恆的無價寶。人縱然賺得全世界,卻無法換回喪失的靈魂。人必須在世界和天國之間,作莊嚴的抉擇。

夜幕漸漸低垂,黑暗貶著貪婪的眼睛,正狼吞虎嚥,企圖吞噬整個大地。天邊的小天使,盪著新月的鞦韆,手持音樂小棒, 伴隨天籟的節奏,敲打天上閃爍的星星。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香港教區的左旭華和黃君右,以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