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疫情中與你同行

期數
3994
刊登日期
2020.09.04
作者
梁達材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9 月 06 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看到「普世博愛運動」出版的《疫情中與你同行》一書的結後語,引用一位詩人作家的說話:「我們在這世界沉睡了,醒來竟在另一世界上。忽然間,迪士尼的魔法消失了,巴黎不再浪漫,紐約亦不迄立了,萬里長城再不能防衞。

「忽然間,擁抱和接吻竟成了武器。為了愛,不再探望家人和親友。忽然間,權力、財富、美貌均毫無價值,甚至不能換取、你需要掙扎求存的氧氣。

「世界仍然繼續它的生命,一切依然美麗。人們被困在家裡,重新自我審視。」

編者後語:你是否傳遞著一個信息:「沒有你,天地仍然美好!你祇是客人,而非主人啊!」

我看後,很有同感。疫情沒有消滅天主造人的本有精神:「彼此互愛。」

在沒有主日彌撒期間,我常見到一對夫婦帶同兩位小朋友來聖堂祈禱。當那位丈夫仍留在聖堂期間,他的太太帶同兩位小朋友在廣場一起說故事。故事內容取材自公教報的兒童版。

這對夫婦在星期六帶同他們的兩位小朋友到郊外遠足。這對夫婦對我說,一個星期工作五天,餘下時間便是放在小朋友身上。

教宗方濟各不是常在講道中強調家庭互愛的重要性嗎? 

最近,我主持了一對新人的結婚典禮。特別的地方,那位新娘子已確定患上後期肝癌。唯一醫治的方法便是肝臟移殖。那位新郎並不是教友。過去不少經驗中,便是結婚前中止婚約。但這對夫婦沒有這樣做。最近夫婦倆來探望我。那位丈夫願意捐三份一的肝臟給太太。福音的精神完滿地配合在這對新婚夫婦身上。

疫情也是讓人類走向更團結的一步。 

在《疫情中與你同行》一書中,艾女士是日本一位國際關係的學者,她說:「我們應該記著,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出生地。我本來可能是意大利人、中國人或美國人!我們知道攜手創造超越民族疆界的歸屬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仍需要有勇氣開放自己,相信別人,對愛要有信念,縱使可能再次受到傷害。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與他們和平共處的強烈渴望,而不是反對他們。」

薩女士是西班牙一位國際公共人權教授。她說:「國際社會沒有一個協調一致和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原因就是缺乏團結的精神。」

傅女士是普世博愛運動的會長。她說: 「我們要滿懷喜樂地生活目前一刻,不要讓這疫情困擾我們。我們把它視為天主的計劃,因為它給我們帶來生命中重要的提示,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在物質方面,盡可能節省需求,或暫時擱置預算,稍後再購買,甚或捨棄購買的慾望,反而將購買的預算給那些有急需的人。」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 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