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社區抗疫任務中 誰是近人?
政府各個部門的外判工種繁多,而且多是前線服務崗位,其中康文署、食環署及房屋署的外判清潔工種多由接近或已過退休年齡的長者擔任。每天我們都見到這些年長工友推著一架一架的鐵手推車,穿插在行人路或道路上,進行街道清潔、垃圾收集等等工作。這些被社會認定的低技術工人,大家可會想到他們是維護公共衛生的最前線人員。
說到外判清潔工種,就要談談外判防治蟲鼠工人在防疫工作上的角色。不說不知,他們是堵截蚊子及老鼠傳播疫症的幕後功臣。
一般人可能以為漁護署負責處理的野生動物,衛生署處理帶疫症的載體鼠蚊,但原來這些工作是通過食環署外判機制,外判防治蟲鼠隊以捕或殺的方式去統一處理。他們需要在後巷、溝渠、花槽及各陰暗角落,施放蟲藥、放置捕鼠籠,以及收拾鼠屍、清理花槽雜草、雨天前後施放防蚊藥、噴灑各種化學藥物。於偏遠郊區工作的工友,甚至需要在村落民居中殺滅蜘蛛、螞蟻、蟑螂及蜂巢等。根據食環署資料,他們需要處理的昆蟲按紀錄就有21目109科460種;鼠類按紀錄計則有3種 。當他們接到指示,不論地點,只要是與昆蟲老鼠有關,一隊六人的防治蟲鼠工人要在原有的工作日程中趕快收隊,立即趕赴現場,處理各種臨時事故。但大部份防治蟲鼠工友都只有最基本的裝備,須知道他們每天接觸的卻是各種具化學毒性的滅蟲用品,及具攻擊性與帶有細菌的致病媒,所以稍一不慎隨時有感染疾病及受傷的可能。
在是次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外判承辦商僱主的口罩供應更嚴重不足,這都令工友感到十分不滿。及至後來,教區勞工牧民中心、香港樂施會聯同工友們發聲後,食環署於3月才為前線外判清潔工友提供由懲教處生產的口罩。
但工友與民間團體萬料不到,這群獨特的外判防治蟲鼠工人,仍不獲食環署分發口罩,他們忽略了這批在後巷溝渠暗處,負責清淤泥、清河道、清雜草;滅蟲、滅鼠、滅蚊蠓的殺滅「社區病菌」最前線工友。
防治蟲鼠工友曾向外判承辦商表達要求口罩,但外判公司未有替他們轉達訴求,教區勞工牧民中心再次與他們合作發聲,最終食環署於4月底相繼為各區外判防治蟲鼠工友派發最基本的口罩裝備。
明明是防治「社區病菌」最前線工人,防治蟲鼠的工友難以明白為何政府縱容外判公司不向工友提供口罩裝備。起初,很多工友認為只要做好本份,政府是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的。但當他們於4月相繼獲分發口罩時,他們再次發現,政府「防疫抗疫基金」的辛勞津貼再一次遺漏了他們。政府以外判防治蟲鼠工人乃非潔淨工種為由不被納入津貼的受惠對象。
在疫情期間,防治蟲鼠隊特別被政府忽視,固然令到工友極之失望,但究竟政府為甚麼總是將他們遺漏在維護香港公共衛生團隊之外?我們至今都未知答案。然而,筆者在一天一天與各地區的工友接觸中,確實體會到每天抗疫最前線的人,是一班收入最微薄、政府系統中最底層的外判工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懂發號施令的政府高層!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
圖︰疫情下政府加強清潔街市和防治鼠患(圖:政府網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