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疫情下回應開學挑戰

期數
3994
刊登日期
2020.09.04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9 月 06 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學校9月1日照常開學,暫時採用遙距教學,9月23日起再分階段復課。師生無法見面,言傳身教變得困難。

遙距授課,讓學生可減少受感染的風險。但留家學習,難免感到孤單,學校要想方法幫助學生適應新學習型態,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

對於培育青年,天主教教育事務處8 月4日發通告給全港天主教中小學校監和校長,強調學校有責任傳遞天主教的社會倫理觀。通告指師生不僅需加緊追趕學習進度,亦要重視心靈與品德培育, 以及配合成長需要的輔導與訓育工作。

面對疫情下的學習挑戰,教廷教育部亦發表文件指出,部份家長或難於協助子女在家學習,學校要從旁支援,同時應分辨現況,以克服這危機;而眾人亦應在這社會處境下深思生命的意義。

學校都盡力滙聚相關政府部門、校友,以至社區的資源,去確保疫情下學生有足夠資源面對留家學習的安排。新科技與網上學習工具為不少家長較為陌生,部份學校亦為此加強培育家長,讓他們能更輕鬆地去協助子女使用教材。

為基層學生,若他們未能使用學校或社區的學習資源,當家中資源匱乏, 他們在遙距學習下會更為吃虧。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最近發表的調查指出,教師做好電子教學準備,有助基層學生在家學習,學校可從這方面減輕這些學生在數碼能力方面的弱勢情況。

有見及此,明愛和其他機構亦合作為基層學童提供電腦和上網設備,幫助他們上網學習。有公教學校亦幫助學生連結社會資源,例如協助他們申請慈善基金所資助的免費上網計劃。

學校以外,在這段時間家庭對學生的支援亦尤其重要。正如明愛小學學生輔導服務本年中的一項調查指出,疫情中留家上課,家長都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擔心和緊張。這段日子好些基層家庭亦見經濟壓力沉重、管教壓力增加。

不少家長面對壓力,幸而部份家長仍看到子女在留家學習正面的地方,例如親子時間多了,每天功課的壓力少了等。正如明愛社工建言,復課時,家長若能調節好心情,全面的為孩子做好準備,也做好防疫工作,就能讓孩子盡快重新投入校園生活。

疫情困擾著人們不同生活範疇,但為教師、家長及學生而言,也可說是一課嚴肅的「生命教育」。在此新學年, 讓我們繼續為教育工作祈禱,祈求在這困難的環境中,學生亦能在知識和靈性上成長。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