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生命倫理反思 做生命的保護人和僕人

期數
3997
刊登日期
2020.09.25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9 月 27 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本報訊)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9月19日及20日與明愛專上學院,於專上學院合辦天主教生命倫理研討會,反思新型冠狀病毒疫症。講者提醒,社會不單只對抗疫症,更要照顧人在病苦中的整全需要。

研討會以視像形式進行,20多位講者、有天主教徒醫護專業人員、學者和神父,一起探討四個主題:疫情下的醫療關顧、醫療資源分配、新冠狀病毒引起的附帶傷害、疫症醫療及隔離檢疫。

9月19日的揭幕禮由宗座署理湯漢樞機、生命倫理資源中心主任呂志文神父和天主教醫生協會主席霍靖醫生等主禮。湯漢樞機致辭時鼓勵修道人、義工聯同醫護人員, 「在疫情下要做生命的保護人和僕人」。他期望這次研討會能裝備參加者, 好能憑良知作出合宜的選擇。他說,疫情斷絕了禮儀生活, 教徒除在善用「虛擬空間」維持信仰的同時,也要透過忍耐、臨在和愛去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

講者倡重視全人關顧 疫症中讓社會學習愛

9月19日上午談及疫情下的醫療關顧,講者之一、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醫生指出,截至當天,香港累積已有近5千宗確診個案、約100死亡個案,他指當局當從經驗反思如何善用資源。

天主教徒蔡堅強調,處理疫症應照顧人的整全需要,當中也應包括宗教關懷,因不少染疫者和其他病人,在疫情下承受醫療、情緒和生活等困難。

蔡堅指疫症從健康到經濟層面都影響香港人的生活,一位電視從業員在當前市道下被裁員,只能接外快,備受壓力而患上精神病;另一位腎功能衰退的長者入院,在探病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醫院仍能作妥善安排,雖然病人最後離世,但家人仍感激醫院。他指疫情下病人的需要是多樣化的, 當局需要反思,「有否足夠時間看顧病人,而不是只看病」。

9月20日談及疫症醫療及隔離檢疫課題,講者之一、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雷頌恩指出,這次疫症是各地社會反思和學習的機會,例如當數據反映長者死亡率較高,「稍後有疫苗時,是否應該優先給他們?」雷頌恩說,資源有限, 危機促使人們創新和改革,例如有美國車廠改製呼吸機, 在困難中表達愛。

呂志文神父總結時,點出疫情下教宗方濟各多番呼籲各方要團結一起,克服疫症。呂神父期望疫症緩和後,香港的堂區能持續關懷受疫情影響的家庭,香港社會亦要以開放的態度推行抗疫政策。

一起舉辦是次研討會的還有教區生命倫理小組、天主教護士會和天主教醫生協會,約100人透過網絡或到現場參加會議。(鄧╱吳) 

圖︰(左起)明愛專上學院麥建華校長、湯漢樞機、林祖明神父、天主教醫生協會會長霍靖醫生9月1 9日主持生命倫理研討會揭幕禮。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