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團結關懷與公益

期數
3998
刊登日期
2020.10.02
作者
張心銳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0 月 04 日 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常年期第廿七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依五1 — 7∣答唱:詠 80 ∣讀經二:斐四6 — 9∣福音:瑪二十一33 — 43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家庭借宿,但那家人對他們不友善,拒絕讓祂們在舒適的客房休息。當祂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翌日晚上,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祂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祂們,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呢!第二天一早,天使們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原來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便憤怒,祂質問老天使為何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一無所缺,但老天使竟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貧窮仍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像你的看法那樣呢!」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裡面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情的表面並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後來…… 

讀經一是有名的葡萄園之歌,是上主向祂的愛人以色列所唱的。主人對葡萄園的悉心照顧,象徵天主對以色列家(祂鍾愛的幼苗)的恩情。可是,祂的配偶不忠於祂,傷了祂的心:「我為我的葡萄園所能做的,還有甚麼沒有做到?」被辜負的愛令人悲痛欲絕,祂放棄了它,變成任人踐踏的荒地,描寫出我們的忘恩負義。在主日的福音,同樣出現了另一悲慘的景象。主人派僕人去向園戶收葡萄園的果子,僕人卻被園戶殺害。最後,他派自己的兒子去,也被園戶推到園外殺害,主人終於「凶惡地消滅那些殘暴的人」。 

福音的「園戶比喻」所針對的,是百姓的領導,強佔了本不屬於他們的葡萄園為己有。耶穌直指當時的司祭長和法利塞人,但為任何團體的領導,都是一個警告。所有領導人都應以愛心經營園戶,提倡平等、友愛,但是他們卻把園戶據為己有。 

權力是為公益

無論在社會、宗教及家庭有權威的人要反省,在《教理》 1902條說:「權威並非從自身取得其道德的合法性。它不得專橫妄為,而應為公益服務」。可惜,做官的人所追求的不是公益而是私利,為了升官發財,把良心放在一邊。宗教的領導也會受私利誘惑,猶達斯不幸是代表人物。教會歷史中不乏悲痛的經驗。宗教領導犯這樣的罪,格外顯得醜陋。舊約厄則克耳先知(則卅四章)更形容他們如牧羊者,只知飲羊奶,穿羊毛衣,食羊肉,卻不牧養羊群。他們辜負了主人的愛心,是欺騙主人信任的園戶,到最後自必受到嚴厲的懲罰。

為慈母教會而言,公益不是個人利益的總和,而是涉及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的資源,梵二《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清楚說明,公益是指為個人及團體得以充分和容易達到自身的滿全,而需具備的所有社會條件(26)。政府官員、教區主教、僱主及家長應具備對社會、教會及家庭具有團結關懷和公益的視野,在這友愛的關係中,不為追求自己的權利,而是先為別人著想;不斤斤計較,也願意跟其他兄弟姊妹分享。而且,不只滿足個人的利益,還需從文化、道德及精神產物中製造有利條件,使個人及團體得到完整的發展。

在疫情及社會運動的影響下,不同堂區及信仰團體,仍向有需要的人士捐贈口罩,或為正義與和平發聲,充分印證基督徒在世的角色。讓我們繼續努力,做應做的事,說應說的話。在我們的崗位,見證天主聖三的愛與共融,悉心栽培天主的葡萄園。

 •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香港教區的左旭華和黃君右,以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