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來赴婚宴的人

期數
3999
刊登日期
2020.10.09
作者
左旭華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0 月 11 日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依廿五6— 10 ∣答唱:詠 23 ∣讀經二:斐四12 — 14 , 19 — 20 ∣福音:瑪廿二1— 14 

聖經中曾多次使用「婚宴」這個意象來表達有關末日信息,特別是關乎在末後日子天主的權能。今天的福音,作者瑪竇安排將兩個比喻貫串在一起,就是為婚宴邀請客人的比喻,與及在婚宴上有客人不穿禮服的比喻。毫無疑問,兩個比喻都是與被邀請進入天國有關。有人認為比喻裡那些被稱為不配的賓客,是指拒絕上主先知的以色列人。但若細心想想,也許所謂不配的賓客,卻是指那些藉著擁有法律知識和社會地位而獲得種種益處的民間領袖。他們擁有「農場」和「生意」,對某些其他事物比被邀請進入天國更感興趣。福音進一步記載,後來他們竟拿住國王的僕人,甚至將他凌辱殺死了。因此,我們明白後來國王為甚麼能夠說出:「被請的人都不配」(瑪廿二8)這話。

國王所發出的邀請是不會撤銷的,而且仍然保持著開放。這次,國王吩咐僕人到社會上不同角落去邀請客人來赴宴。「如今你們到各路口去,凡是你們所遇到的,都請來赴婚宴。」(瑪廿二9)由這個情形下被邀請來的,其中有些人是無家可歸、甚至沒有固定工作,他們是在城中徘徊的窮人和流浪者,甚至是被民間宗教領袖所判斷的罪人。同一個比喻,路加福音更直接和具體地寫出:「到城中的大街小巷,把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都領到這裡來。」(路十四21) 原來這些人就是耶穌基督生平所努力接觸的對象。正如耶穌本人曾在答覆若翰洗者所差來的使者詢問有關耶穌身份時所作的回覆一樣。作者瑪竇補充說:「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 凡遇到的,無論壞人好人,都召集了來,婚宴上就滿了坐席的人。」(瑪廿二10)留意當中「無論壞人好人」這一句,這表明賓客之所以被邀請,不是因為他們的功德,而是因為出自上主對窮人、弱小者和罪人那無盡的愛。這極大的恩寵甚至能將那些本來沒有被邀請的人, 轉變成為有份於婚宴並得以進入天國。每當我們願意跟弱小者在一起並為他們服務的同時, 我們都將能夠有機會與那些本來沒有被邀請的人一同在婚宴上坐席。

瑪竇福音記載這個比喻跟路加福音有所不同,瑪竇在比喻後延續了另一個新的主題,就是有客人在筵席上「沒有穿婚宴禮服」(瑪廿二11)。有關「禮服」這個意象所要指出的,是當賓客接受邀請得以進入天國筵席的同時,自然應該跟過往會有某些不同和一定程度的改變。

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應許:「看!這是我們所依賴拯救我們的天主;這是我們所依賴的上主,我們要因祂的教援鼓舞喜樂。」(依廿五9)由於天主的救贖工程,我們可有機會得以進入天國,並在與天主一起的共融中,體驗到滿足和喜樂的源泉。基督的逾越奧蹟,達致戰勝眼淚和死亡的最終勝利:「祂要永遠取消死亡,吾主上主要從人人的臉上拭去淚痕,要由整個地面除去自己民族的恥辱。」(依廿五8)。

有著這種對救恩的盼望,個人對人生和生活的價值觀就會自然隨之而改變。這就正如聖保祿宗徒分享到他如何從經驗中學會了知足, 並懂得如何在各種境遇中生活。「我也知道受窮,也知道享受;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 或飽飫、或饑餓、或富裕、或貧乏,我都得了祕訣。」(斐四12)。因著對永恆生命有了盼望,生活遂充滿活力,在堅信天主的許諾定必會實現時,能達到「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 能應付一切。」(斐四13)的境界。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香港教區的左旭華和黃君右,以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