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手 足.口病

期數
4004
刊登日期
2020.11.13
作者
伍維烈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1 月 15 日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方濟節,在亞西西的聖方濟墓上簽署而發布一篇以方濟精神為本的通諭,題名為「眾位兄弟」,標題是來自聖方濟的著作,是《忠告集》第六篇的開始句。原文這樣開始的:「全體兄弟們,我們要注視那為援救他的群羊而承受十字架苦難的善牧。」

可是,教宗方濟各在這篇通諭中,並沒有太多著墨於聖方濟在這一篇忠告的原本內容, 只是引用了這篇忠告的對象。教宗方濟各用這個「眾位兄弟」稱呼,來發揮聖方濟的靈感:特別是方濟視自己作為兄弟及所活出的兄弟情誼,所以本通諭的副題為「手足情及社會友誼」。

這個方濟精神的核心價值,fraternity (手足情)及以其為字根變化的字,如手足團體、手足般的,其實在2015年的《願祢受讚頌》通諭已經出現9次,而今次則出現了73次之多。其實,fraternity作為價值,不止是教會內的,也是法國大革命的三大精神和價值追求之一,一般譯為「博愛」,此關鍵字更引用於法國憲法中,出現在法國的硬幣上。

有時候,fraternity一字也會用泛指團體,例如:北美大學內的學生組織;在俗方濟會的「會團」;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中,與會院(convent)同等的單位,例如,「聖體小團體」位於學校內,據聞是指有別於獨立建築物的會院;於1939年來港服務的「耶穌小姊妹友愛會」,英語全名是Fraternity of the Little Sisters of Jesus。教內外組織都用Fraternity一字表示團體是建基於這種兄弟姊妹情懷。

一般教會的中文文獻,翻譯這fraternity 有不同的取態:有「兄弟(姊妹)情誼」、「團體友愛」;前者為要顧及包括男女而成為六字詞,則有點累贅;後者則沒有表達到文字本身所代表沿於「相同父母的家庭關係」。「博愛」可以表達其兼容天下的大愛胸襟或行為的,但失卻了兄弟姊妹之間可以培養的、個人層面的情感。「友愛」雖然有個人層面的溫馨,但朋友間沒有血緣關係, 況且朋友可以選擇,亦可不喜時而狠心絕交,(unfriend也成了動詞);粵語諺語「打死不離親兄弟」,暗示了兄弟間儘管有反目成仇的可能,畢竟始終同屬一家人,更不是自己選擇的,有如方濟在遺囑中說「主給了我兄弟」。

查遠在1997年《神學論集》,已經有人用「手足情」來表達這一份方濟靈修的核心價值。不知道中文一詞「手足」,是在歷史中甚麼時候開始用來比喻兄弟姊妹,似乎沒有典故,只是語言的自然發展。按信仰,基督徒以領受聖體,共建主的妙身。保祿說教會成員彼此是肢體,與中文的手足一詞的意境,不約而同。不過,剛學中文的外國人, 看到「手足」一字,卻首先聯想到的是兒童中常見及的傳染病。

若不能坐言起行實踐「穹蒼眾生是手足」, 也許是信仰的病態,也只有福音才能醫治。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