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疫情添加隱藏慢性精神疾患

期數
4004
刊登日期
2020.11.13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1 月 15 日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本報特稿)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困擾香港,市民精神健康和經濟收入都受影響。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11月初發表有關第三波疫情的調查結果,公布區內市民對防疫措施的意見,提出改善精神健康、防疫和經濟的意見。調查表示疫情已在市民身上加諸一種「隱藏慢性精神疾患」。

調查結果發布會上,南區居民賴女士講述疫情下長期失業的經歷。她從事零散工作,原本有飲食業及家務助理的兼職,但疫情開始,她任職的餐廳沒再安排所有兼職及散工同事上班。兼職家庭助理的工作也受影響:因原先聘用她的中產家庭,不是出於防疫理由,便是因為「自身難保」要放無薪假收入下跌,故無力再聘用她。

疫情下家傭兼職不保

賴女士沒有申請綜援,認為自己需自力更生。疫情期間她一直節衣縮食、依靠積蓄,與及申請各類短期應急的慈善基金渡日,又努力尋求不同種類的零散工作,每月月入約有1,000至2,000元。

調查發現市民於精神健康與經濟方面均面臨嚴峻處境。精神健康方面,市民精神困擾無紓緩跡象, 社區繼續集體「情緒爆煲」。調查運用「Kessler六項精神困擾級別量表」作評估工具,結果發現逾三成受訪者出現「嚴重程度的精神困擾」,比精神病康復者照顧家屬的兩成半還高;超過半數的基層與中產群體,分別於經濟與社交層面的生活感到沉重負擔、壓力及威脅。疫情已為市民身上加諸一種「隱藏慢性精神疾患」。

經濟方面,長期疫情已令市民帶來沉重壓力,調查發現受訪者整體收入中位數下跌竟達一成,而貧窮及中產家庭的收入中位數之跌幅更超過兩成。更而甚者,分別各有一成受訪者由「非基層」跌入「基層」以至貧窮線以下, 與及由基層階層跌落貧窮線以下。

防疫政策方面,大部分市民認為抗疫措施多而無當,只有「強制口罩令」獲得超過七成受訪者認同,「限聚令」和「限制餐廳經營時間及餐桌用饍人數」、「全民社區病毒自願檢測」等措施只獲兩成至四成受訪者認同。

針對以上由長期疫情衍生的問題及嚴峻處境,是次調查建議,在改善市民精神健康方面,政府需承擔責任,額外投入資源予醫管局、社福機構及區議會,支援因疫情飽受精神困擾的市民,例如加強各區「地區康健中心」心理╱精神健康的服務。

防疫政策方面:調查指出不宜於大部分市民仍心存猶疑的情況下實行強制檢測及擴充健康碼功能,將防疫重點放回「源頭防疫」、「促進個人預防感染」,並在未得到廣泛民意認同之前,不能將「健康碼」制度擴展至市民日常生活,避免政府與社會之間不必要的衝突。

經濟政策方面,政府應盡快開設免資產審查「短期失業津貼」項目,為疫情期間失業人士提供援助金;減收公共項目費用,並為住戶提供電費及生活燃料(如煤氣)津貼,與市民共渡時艱。

是次調查於2020年9月進行,成功於本中心內及網上接觸共616名南區居民,共取得616份有效問卷。

  • 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提供資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