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歷史的寒冬

期數
4005
刊登日期
2020.11.20
作者
黃錦文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1 月 22 日 常年期第卅四主日

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 (甲年讀經)
讀經一:則卅四11 — 12 , 15 — 17 ∣ 答唱:詠 23 ∣ 讀經二:格前十五20 — 26 , 28 ∣ 福音: 瑪廿五31 — 46 


 

天上陰霾四佈,陽光如箭,從雲海的裂縫中下射。東北風掠過海面,泛起寒波。初冬,踏著輕盈的腳步,飄然而至。

中學時修讀理科,卻對中文和中史懷有深厚興趣。從小學開始,便大量閱讀中國文學作品,幾至廢寢忘餐的地步!大學修讀英國文學,但對中國文學和歷史的深情未減。果實之一便是大近視眼,但同時培養了終生的文史因緣。回顧中國悠悠五千載歷史,大部份時間, 都在寒風中…… 

孟子嘗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然而縱觀中國歷史拚圖,看到的卻是君為貴,社稷次之,民為輕。封建時代固然偶有賢君,但從未缺少劣君甚至暴君。中國政治文化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幾已到令人精神失常的境界! 

以色列人是天主的選民,進入福地以後, 十二支派彼此之間只有同盟聯邦的關係,還未形成統一的國家。本由上主選立民長,保衛領土和管治人民,人民卻要仿效異民成立國家, 要求天主委派君王管理。從撒烏耳以來,固然有達味和撒羅滿等賢君,然而愚君和劣君仍是主流。君王不斷背棄盟約敬拜外邦邪神,連撒羅滿亦不例外。賢如達味王,卻與下屬烏黎雅的妻子巴特舍巴通姦,復借敵人的刀殺了烏黎雅。君王!君王,古今中外,都為國家帶來寒冬,俱是人民痛苦之源! 

公元前597年,猶大王耶苛尼雅王連同貴族、壯丁以及屬司祭家族的厄則克耳,一同被擄住巴比倫。充軍後第五年,厄則克耳得到天主的啟示,神目享見天主無限的光榮,同時被召為先知。元前587年,充軍異域的以民,聽到聖城和聖殿被毀的噩耗,心靈極度沮喪、絕望,天主藉先知的話,為人民帶來盼望。先知描述上主怎樣從陰雲和黑暗中,把四散的羊救回(則三十四11-12,15-17)。由於以色列的君王並未善盡牧者的職份,先知預言天主必興起君王默西亞,親自牧養自己的羊群:失落的領回,受傷的包紮,病弱的療養,肥胖強壯的會看守。天主必以正義牧放自己的羊。

保祿宗徒闡釋厄則克耳和舊約先知所預言的默西亞(希伯來文)確實已來臨,並且基督(希臘文)已戰勝死亡,成為復活的初果(格前十五20-26,28)。全人類因亞當一人而死亡, 基督一人卻使全人類復活。基督君王捨棄天主子的無上光榮,空虛自己降生成人,復藉對聖父堅定不移的愛與信賴,完成生命的超越。天主以大能的手,使一切仇敵屈服在基督權下, 最後便是死亡的徹底屈服。待萬有都屈服在基督腳前,基督便屈服在天父台前,將一切奉獻給聖父。世上君王的自私、自大、愚昧,凸顯基督君王為愛殉道的深情、謙卑、睿智。 

瑪竇聖史對基督的君王本質,有極其鮮活的描述。基督第一次來臨,以一謙卑嬰孩的方式出現,但第二次降臨時,卻以審判者君王的身份臨現(瑪廿五31-46)。君王以絕對的權柄,判別善人(綿羊)與惡人(山羊)的永恆歸宿,標準便是愛。天主以愛召喚所有人歸向祂,並不決定誰是綿羊或山羊,而由人作存在性的抉擇:拒絕愛主愛人,避善行惡,至死不悔的人,等同選擇離開天主,投身地獄,須承受永遠的絕望和煉苦;反之,愛主愛人,避惡行善,在主內不斷超越的人,便是選擇天主, 必能獲享永恆天國的福樂。天主愛所有兒女, 容許人作自由抉擇,但人必須負責自己決定的後果,不能諉過於人,或埋怨天主。愛人的具體方式,並不限於基督君王所舉例子,凡懷著真愛,減輕他人痛苦,增進別人幸福的行為, 皆是愛德的實踐,必能得到君王的悅納。在愛內沒有恐懼,懷著報恩的心,愛天主在萬有之上,愛人如己,已活於天國。

天上烏雲漸散,冬陽傾瀉大地,溫煦怡人。遠方一片澄明,海天一色。歷史的隆冬終會過去,宇宙君王將以愛統治天地,直到永恆。

  • 編按:禮儀年結束,感謝黃錦文、張心銳、左旭華和黃君右四位神父過去三年為本報撰寫講道。 將臨期(乙年)首主日開始,講道這一欄會刊登由閻德龍神父新撰寫的「道亮行」。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