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艾智德】認識「聖艾智德團體」

期數
4007
刊登日期
2020.12.04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2 月 06 日 將臨期第二主日

 

聖艾智德團體是一個教會內由平信徒組成的團體, 它是由安德肋.黎嘉迪(Andrea Riccardi)於1968年於羅馬創立;現在,團體遍佈世界各地70多個國家。香港聖艾智德團體於1998年成立。

聖艾智德團體的靈修及歷史與創立人的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黎嘉迪1950年出生於羅馬,並在羅馬長大。他的祖先是地道的翁布里亞人;翁布里亞是意大利一個省份,亞西西聖方濟也是翁布里亞人。黎嘉迪的家族充滿宗教熱忱;他的先祖中有一位是真福柏拉奇多.黎嘉迪,是一位本篤會士,因此聖本篤的靈修對安德肋.黎嘉迪有很深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聖方濟也是翁布里亞人,且他在「徹底奉行福音」及「與窮人締結友誼」上,有卓越的成效。因此, 聖艾智德團體便以這兩位聖人的典範作為神修的基礎。

1968年是梵二大公會議閉幕不久的時期,大會文獻中有致年輕人的一段話,邀請青年敞開心靈,聽聽兄弟姊妹的呼聲,熱誠地為他們服務。這話深深地打動了黎嘉迪; 同時,當時的學生運動在羅馬亦發展得如火如荼。因此,黎嘉迪認為他應該作出一些回應。他的信念是「唯有新人才能創造新世界」,若要革新社會,必須改變人,而天主聖言便是改變人心最有效的工具。因此,他便開始持續不斷地讀福音,讀完整部聖經後,也開始研讀著名神學家的著述。期間, 黎嘉迪也在就讀的中學成立了「學生小組」,且1968年2月在羅馬的一間聖堂內的聖斐理.乃立小堂舉辦了第一次聚會。這「學生小組」便是日後的「聖艾智德團體」。當時,「學生小組」並沒有固定的聚會地點,直至1973年他們才有一個固定的聚會地點。在1968年至1973年間,他們大多在羅馬聖大額我略修院舉行聚會;因而也聆聽了隱修士談論有關聖經、禮儀、及隱修生活等課題。這段時間,團體發展得相當迅速, 數年間已開發了十多個中心;有見及此,團體覺得有必要設一個「總部」,好能作出溝通及培育之用。

1973年,團體終於有了固定的聚會地點: 那是在羅馬台伯河對岸地區(Trastevere)。那裡有一所廢置的古老修院,修院旁的小堂可容納約200人,名為聖艾智德小堂。這所古舊修院和小堂,便成了團體總部會所,和聚會祈禱的地方。團體也決定以小堂主保命名,稱為「聖艾智德團體」。

「聖艾智德團體」自成立開始,便提出「祈禱第一」、「聖言至上」的格言。團體在抵達聖艾智德小堂之前,公眾祈禱只限於團體的成員參加;直至1973年9月,他們敞開教堂的門,歡迎眾人參加,這是團體歷史性的創舉,亦是團體向前走了一大步。及後,由於參加祈禱的人數愈來愈多,聖艾智德小堂不敷應用,遂遷到附近的聖瑪利亞教堂(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在那裡舉行晚禱,直至今天。(一) 

  • 聖艾智德團體供稿

圖︰羅馬聖艾智德小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