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進行社75周年 推動閱讀建設心靈綠洲

期數
4007
刊登日期
2020.12.04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2 月 06 日 將臨期第二主日

(本報訊)當心靈枯竭疲憊,信仰書籍能使人恢復力量。「公教進行社」今年75周年了,它一直是鬧市中的心靈綠洲,讓大眾透過閱讀宗教書籍和借助聖物去祈禱,得到一份喜樂與平安。

無論是教理書與神學書,抑或為支援喪親者與病人的靈修書,以至祈禱卡或聖相, 公教進行社都務求齊全,總經理劉慧玲說, 同工希望關心讀者,讓他們在閱讀中成長: 「這裡跟坊間書店最大的不同,是多了一份信仰交流:店員本著信仰介紹好書,希望客人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平安,感受書店有如自己的第二個家。」

聖物並非純擺設 乃祈禱工具與安慰

教友不單只從書籍中提升信仰,也從聖物內得到安慰。公進社中環店店長黃潤薇說,店內的聖像不是純粹的貨物,送到客人手中之前更需注入關懷:「有客人因為先人墳墓的聖像斷開,中環店同事抬了多尊出來,讓客人挑選,而他們最終選了一對稱心滿意的天使像。我們把聖像送到樓下運走期間,客人連番感謝。教友透過聖物得到安慰,這是我們是最大的喜樂。」

黃潤薇表示與客人交流時得著甚深,最深刻的,莫過因著客人邀請而慕道,繼而於2000 年領洗:「我應一位到來買書的神父邀請,每週下班特地乘船往愉景灣小堂慕道。而代父母與同事的關懷,都加深了我的信仰。」

隨著教友培育風氣提升,公教進行社指愈來愈多讀者為做家課及追求知識而看書,對於近年的聖像畫班便帶動了畫冊銷路,中環店副店長林惠珊指新課程增多,以及聖像畫員出書,催生了更多聖像畫冊;而當更多教友認識聖像畫的默想用途,他們亦會看畫冊幫助自己祈禱。

本年堂區因為疫情而延遲領洗,影響了新教友禮物的銷路,不過,從事聖物採購的副總理經潘玨平最關心的,是教友在疫情下能否在心靈上保持平安。「疫情期間,好些年輕人送贈親友一個十字架作為鼓勵。在這大環境下, 不少人都感到憂愁。」

十字架成為疫情下的祝福

劉慧玲指聖物與書籍同樣有益於教友的信仰生活,亦各佔公教進行社一半的銷售額,惟書籍銷售額不少都來自教科書,故此她盼望教會能提升閱讀風氣,帶動好書銷量。

劉慧玲說,「公教進行」有福傳要坐言起行、主動關懷的意思,該社於二次大戰後在中區創立,旨在安慰因戰火受傷的軍人心靈;而在目前低沉的社會氣氛與疫情下,他們希望進一步成為「心靈綠州」,讓人入內休息並解除苦困,例如早前推出午間靈修活動,便是讓上班族在忙碌的工作中歇息。她又指中環大昌大廈總店樓上便是聖母無玷之心小堂,能方便讀者祈禱。

公教進行社除了經營書籍及宗教用品銷售店外,在大昌大廈,設有聖母無玷之心小堂舉行禮儀,亦有會議室供教會團體租用(疫情下暫停)。(鄧) 

01 總店50年代舊貌
02 公教進行社中環總店分享好書與聖物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